1992年,雪上技巧成了冬奧會的正式比賽項目。而空中技巧也在第17屆利勒哈默爾冬奧會上成為了正式項目。
由于空中技巧項目對運動員的身體靈活性以及技巧要求較高,因此這個項目也成為了中國隊雪上運動中為數不多的優勢項目。憑借著身體方面的天然優勢,亞洲各國逐漸在這個項目中嶄露頭角,尤其是中國運動員贏得了國際上的認可。
1994年,國際滑雪界的官員對當時的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說,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這個項目“簡直就是為中國人開設的。”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比賽場地分為四個區域,即助滑區、跳臺區、著陸區和停止區。跳臺分為一周臺(空翻一周)、兩周臺(空翻兩周)、三周臺(空翻三周),運動員可根據動作難度自行選擇跳臺。
觀眾如何比較選手之間水平高低?
運動員的發揮好壞主要涉及三個因素。
首先便是選手的動作難度,完成的難度越高自然得分也就高,空中技巧與跳水比賽一樣也分不同的難度系數,大致分為一周臺、兩周臺和三周臺不同的難度。
難度代碼
第一個字母:f向前(基本沒人使用) b向后
后續字母:(區分大小寫)
F:直體翻騰一周轉體一周(360度)
dF:直體翻騰一周轉體兩周(720度)
tF:直體翻騰一周轉體三周(1080度)
L:直體翻騰一周
P:屈體翻騰一周
T:團身翻騰一周
如:
bL:一周臺動作,向后直體翻騰一周
bFF:兩周臺動作,向后直體翻騰一周轉體一周(360度)接直體翻騰一周轉體一周(360度)
bFdFF:三周臺動作,向后直體翻騰一周轉體一周(360度)接直體翻騰一周轉體兩周(720度)接直體翻騰一周轉體一周(360度)
第二個因素便是空中動作的流暢性,運動員在空中的動作越流暢得分也就越高,因此,空中技巧的運動員身高不宜過高,否則會影響空中的動作伸展,所以空中技巧才能成為亞洲運動員的優勢項目。
第三個因素則是運動員落地的穩定性,這也是運動員最容易失誤的環節,一旦出現落地不穩甚至摔倒的情況,最終的得分會受到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