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北京冬奧之勢,政府鼓勵民營資本入局冰雪產業,再次出招刺激“冰雪經濟”。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該新政中多處提到引導利用社會資本推動我國冰雪產業發展。隨著北京2022年冬奧會籌辦持續推進,我國冰雪產業的潛力逐步釋放,巨量商機被多方資本瞄準。復星國際、萬達、萬科、融創等企業均在冰雪旅游度假上積極布局。業內人士指出,我國與世界冰雪強國相比,仍存在競技水平不高、產業基礎薄弱等問題。“冰雪度假”方面的旅游產品在基礎設施開發和滑雪培訓上也還比較薄弱,未來應該對冰雪旅游產品質量進行提升。
政策助推
近兩年,為做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備戰工作,普及群眾性冰雪運動,推動冰雪產業發展,國家已經先后出臺多項政策,從多個方面引導冰雪產業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持續優化冰雪產業結構。此次《意見》提出,我國將推動建立一批產業規模較大的冰雪產業集聚區,發展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冰雪產業企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需求對接、資源整合;支持企業開發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冰雪運動產品。顯然,社會資本、民營企業再度成為政府為推動冰雪市場經濟而重點期許的對象。
長期以來,民營資本在旅游投資總額中的比重都很高,目前占比已超過60%。民營資本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國冰雪產業的有力推動者,繼續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冰雪產業,對于提高國民經濟質量很有意義。自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后,冰雪市場熱度上升,成功吸引了民營資本的關注。加上國家政策的不斷支持,不少民企也希望更多涉足冰雪產業。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楊晶晶表示,冰雪裝備制造、體育用品服務、冰雪賽事、冰雪旅游、健身休閑等相關產業也展現出了多樣的發展空間,很多社會資本出于不同的原因投身冰雪產業,包括企業所有者自身對冰雪運動和冰雪事業的熱愛,企業看好投資冰雪經濟的回報等,此外,企業自身的規模和資本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民營資本在冰雪產業中的具體布局方向和內容。
政策利好下,在冰雪方面早有業務布局的企業,可能會加大力度;或是在冰雪業務上有一定基礎的企業,可能會進一步切入冰雪產業強化轉型。但是,完全沒有基礎的公司進入行業的可能性很低。目前,我國冰雪產業基礎薄弱,而冰雪項目需要長線投資,沒法抓“快錢”,因此投資者的態度比較謹慎,理性的投資方多會考慮后奧運時代的發展空間,選擇可持續性的項目進行投資。
資本涌入
冬奧引發了大眾對冰雪旅游的偏好,釋放出大量市場需求,國內的滑雪場生意也越來越多。一位熟悉冰雪產業的知情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多數民企光靠做滑雪生意是很難盈利的,整個行業逐漸在向滑雪度假經濟思路發展,欲打破“一季忙三季閑”的經營困境。目前,度假地產投資比較熱門,在冬奧會的帶動下,國內多家企業看好冰雪市場,基于冰雪資源發力地產項目。
廣州融創雪世界
據了解,復星國際旗下復星旅文除了在中國布局clubmed涉足冰雪旅游以外,還與世界頂級滑雪度假管理集團CDA合作簽約,擬在太倉開工建設阿爾卑斯度假小鎮。融創中國旗下廣州融創文旅城將于今年6月開業,這一項目設有華南地區最大的滑雪場,可同時容納約3000名游客進行各類冰雪娛樂活動;萬科集團早在2017年初建立冰雪事業部,目前已經擁有松花湖度假區、石京龍滑雪場,另外,汗海梁度假區和小海坨也正在規劃建設中;萬達集團早年就曾在長白山打造滑雪度假村,而后還花了40億元在哈爾濱打造娛雪樂園等,并擁有號稱“全球最大室內滑雪場”的滑雪場。
“冰雪不光有運動,還有旅游、度假等元素,易與地產結合成大的綜合體投資項目。不過,冰雪度假旅游項目屬于重資、長線投入,有雄厚實力的公司可以入局,而實力較弱的公司,沒有長線心理預期,在運營時會遇到很多困難。”
楊晶晶認為,滑雪旅游度假區與文旅地產需要打造核心IP,提升配套設施,帶動長期的消費、高頻率消費,以及多元消費。滑雪場+房地產已經成為一些滑雪旅游度假區的開發經營模式。可以說,和滑雪相關的配套設施、服務以及主題娛樂設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滑雪旅游地產的核心IP,核心IP成功,才會促進房地產的銷售。因此,建議滑雪度假區要關注核心IP。
難題待解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現在國家的政策呼吁很好,但層層落到企業上,項目操作上的“政策紅線”仍然存在。比如在土地政策方面,國家對于民營滑雪場的用地審批非常嚴格,有業內人士透露,北京地區大部分滑雪場均沒有完整的手續。
“政府對于土地、水電等資源確實抓得很緊,企業想要開發山地類滑雪度假區很難,特別有效的政策也還不明確。此外,現階段,冰雪市場基礎薄弱,想要通過冬奧在2015-2022年間催生大產業是不可能的。” 伍斌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北京市滑雪協會負責人對此表示,群眾性的冰雪運動是市場基礎,民營企業想要更好地布局冰雪度假旅游,首先要落實營商環境,結合本地的氣候、山形地貌、消費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開展冰雪業務。其次,在政策上需要確保企業有利可圖。實際上冰雪資本市場規模很大,但是目前的政策支持有限,我國冰雪產業的方向性、目的性不夠明確,這也令很多企業保持觀望。
另有數據指出,近年中國滑雪場館數量不斷上升,目前已達700多家,但是質量參差不齊,滑雪旅游度假區數量較少。“從我國目前的冰雪產業看,基于現有冰雪旅游的業態以及相關產品還很不豐富,高品質的冰雪旅游產品供給仍舊不足。”對此現狀,中國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員吳麗云也建議,不管是民營還是國有資本,都應該在冰雪業務投資方面,把握消費者對休閑度假的消費訴求,并且在產品開發上適度超前,引領冰雪項目的創新發展。國內冰雪產業正處于發展階段,單一季節性運營會給企業帶來壓力。因此,充分利用資源開發淡季經營業務,實現全季運營是企業考慮的重點。此外,民營企業還需要考量所投資城市的營商環境,不友善的營商環境會對資金回收造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