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臺滑雪的起源與發展
跳臺滑雪,又稱跳雪,起源于挪威。就是運動員雙腳著特制的滑雪板,沿著跳臺的傾斜助滑道下滑。借助速度和彈跳力,使身體躍入空中,使整個身體在空中飛行約4-5秒鐘后,落在斜坡上,并滑出跌倒線。
國外跳臺滑雪動作沒改變的老照片
跳臺滑雪動作
相傳,古時的挪威統治者想出一種處罰犯人的刑法,就是把犯人兩腳各縛一塊雪板,從有雪的高山往下推,讓他自行滑下,當通過斷崖的凸處時,身體就會拋向空中,再落在山下后摔死,如果摔不死的,就放他一命,犯人們也就都開始研究如何不被摔死,后來還真有一名犯人,跳下去沒被摔死,撿了一條小命。后來,把這種酷刑逐漸地演變成現代的跳雪運動。
1860年挪威德拉門地區的兩位農民在奧斯陸舉行的首屆全國滑雪比賽上表演了跳臺飛躍動作,后逐漸成為一個獨立項目并得到廣泛開展,1879年在奧斯陸舉行了首屆跳臺滑雪比賽。1883年被列入霍爾門科倫滑雪大獎賽。19世紀末,先后傳入瑞典、瑞士、美國、法國、意大利和波蘭等國家。
初期的跳臺滑雪利用山坡等自然地形進行,19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土木結構的跳臺。隨著空中滑翔技術的提高,新的跳臺設計也不斷出現,1926年瑞士在格勞賓登州的蓬特雷西納建成60米級跳臺,1927年又在圣莫里茨建成70米級跳臺。1925年起舉辦世界跳臺滑雪錦標賽。
跳臺的結構
中國亞布力滑雪場跳臺K125米級跳臺和K90米級跳臺
跳臺由出發臺、助滑坡、著陸坡、緩沖區四部分構成。
國外跳臺滑雪臺子
跳臺滑雪在1924年第一屆冬奧會即被列為比賽項目。(根據國際滑雪聯合會規定,在冬季奧運會及世界滑雪錦標賽的跳雪比賽中,設有70米級和90米級臺的兩個跳雪項目。)1964年被正式列為冬奧會項目。1972年首屆世界跳臺滑雪錦標賽在南斯拉夫舉行。第九屆冬奧會開始統一跳臺級別,才分別規定為上述的70米和90米兩種。(這并不單指跳臺高度,還包括跳臺助滑道的坡度即35-40度,以及長度80-100米。)
中國跳臺滑雪隊在2017年夏季日本訓練合影
跳臺滑雪運動由于跳臺助滑道的角度及起跳臺端的仰起角度等不同,加上氣溫、溫度、風向、風力及雪質等自然條件的差異,跳臺滑雪的性能也就隨之變化。因此,跳臺滑雪比賽只有最好成績,而沒有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