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滑的全稱是“短跑道速度滑冰(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該項目在19世紀80年代起源于加拿大,直到1992年才被正式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事實上,中國人對短道速滑有著很深的感情,這個項目曾為中國帶來了冬奧會歷史上首枚金牌。
2002年的鹽湖城冬奧會,中國選手楊揚在女子500米決賽中勇奪冠軍,實現金牌零的突破,創造了歷史。此后,短道速滑也一直是中國隊爭金奪銀的傳統優勢項目。
2018年2月22日,在平昌冬奧會賽場,武大靖以完美的表現奪得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冠軍,并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也讓短道速滑項目被更多人所知,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關于短道速滑的入門知識。
比賽項目
男子4圈追逐、全能、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10000米、5000米接力;
女子4圈追逐、全能、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3000米接力。
比賽規則
短道速滑以名次論勝負,比賽采用淘汰制,以預賽、次賽、半決賽、決賽的比賽方式進行。
首先小組預賽,前2-3名進入下一輪,即復賽;以此類推,復賽每個小組的前2-3名進入半決賽,半決賽的前2-3名進入決賽。
通常500米、1000米決賽只有4人參加,1500米決賽可達6人,3000米可達到8人參加。
4-8名運動員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出發,首輪比賽站位通過抽簽決定,其后各輪次均按照上一輪比賽成績分配道次,成績優者排在內道。
場地周長111.12米,直道寬不小于7米,彎道半徑8米,直道長28.85米。場地兩端弧形彎道處各擺放7個黑色橡膠塊,作為標志線,運動員不得滑入標志線內。直道區則沒有標志線,可以任意滑行。比賽途中在不違犯規則的前提下運動員可以隨時超越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