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滑雪場規劃建設的選址要素分析為:
1、雪地資源區自然環境因素:
分析我國東北地區、華北地區和西南地區均分布有大面積山地丘陵、年積雪期一般在40-180天,許多地帶具備開發滑雪旅游的自然條件。尤黑龍江、吉林兩省區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張廣財嶺、長白山等地帶開展滑雪運動的自然環境優勢更加明顯。但是,我國雪地資源自然地理條件與北歐、北美等滑雪旅游開發成功的地區相比較,又有許多差異。比如我國降雪地區最長年積雪期120-180天,冬季一月份平均氣溫-15-30℃,積雪量不是很大。我國新滑雪場規劃選址時要從有利于延長積雪期,有利于雪道存雪,有利于改善室外活動區小環境氣侯等方面出發,對選址區坡向、風向、地形等系列影響因素作重點研究。
2、區域旅游業宏觀發展環境因素:
我國旅游業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各地旅游區布局聯系和旅游產品尚未形成穩定的體系。所以,滑雪場規劃選址工作中要對區域宏觀環境作大量研究工作,不僅考慮現狀影響因素,還要考慮到未來發展因素。以便對滑雪場規模和等級給出準確定位。
3、滑雪旅游需求變化:
我國滑雪旅游業剛剛起步,初、中級滑雪技術水平的游客群體初步形成,滑雪旅游者規模逐年快速增長,滑雪運動水平逐年提高,我國滑雪旅游業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為了適應滑雪旅游市場需求的變化,我國不僅要增建大量滑雪場,而且部分滑雪場將經歷規模由小到大,等級由初到高的逐步發展完善的過程。這就要求新建滑雪場規劃選址要為遠期發展預留用地空間。
4、現狀設施條件和建設資金供給方面分析:
滑雪場不僅要建雪道,拖牽,魔毯,而且還需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設施相配套,所以新建滑雪場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在當前各地資金短缺的情況下,我國大、中型滑雪場建設項目應選擇階段型投資、逐步完善的建設模式。這要求雪場選址有利于階段型發展。
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我國滑雪場規劃建設選址主要影響,與國外滑雪業發達地區相比有許多不同的方面。所以選址工作中完全采用國外的方法理論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