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滑雪大跳臺效果圖](http://m.yibuyibu.cn/uploadfile/2022/0418/20220418052804144.jpg)
首鋼滑雪大跳臺效果圖
位于京西的首鋼滑雪大跳臺,是冬奧會新建場館,在冬奧會結束后將永久保留下來,并與多項設施一起組成京西地區最大的滑雪樂園。這個項目也帶動了首鋼工業區的改造,成為城市復興典范。
2018年2月25日晚,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向全世界發出誠摯邀請--2022年相約北京!當晚,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從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手中鄭重接過冬奧會會旗,冬奧會正式進入北京周期,全世界再一次將目光聚焦到北京,聚焦到中國。人們都期待著,北京再一次站到世界體育舞臺的中央,通過與冰雪的激情碰撞,展示出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作為籌辦北京冬奧會的主力軍,北京冬奧組委工作人員肩上的擔子無疑更重了。
在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區,很多地方都展示著這樣一句口號:“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錯、一天也誤不起”。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張建東說:“習近平總書記叮囑我們,籌辦北京2022年冬奧會,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一定要全面落實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舉辦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總書記還多次就冬奧籌辦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我們就是要一直在這樣的高標準要求下,扎實有序地推進著籌辦工作。”
2018年,在冬奧會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有關方面的鼎力支持下,北京冬奧組委上上下下齊心合力,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習近平2.26重要講話五周年特別報道:傾力籌冬奧](http://m.yibuyibu.cn/uploadfile/2022/0418/20220418052804359.jpg)
籌辦工作關鍵之年
張建東介紹說,根據國際奧委會規定,冬奧會籌辦共分為5個階段,目前已圓滿完成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的基礎規劃階段工作。從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籌辦工作進入專項計劃階段,2018年全年的籌辦工作是這一階段的重點。
說到這一年完成的主要工作,張建東如數家珍:編制各業務領域運行計劃,細化人員、預算、物資等方面資源配置方案;主要競賽場館和基礎設施加緊建設,組建示范場館運行團隊,確定測試賽日程及測試賽計劃,為舉辦系列測試賽做好準備;接過冬奧會會旗、開展吉祥物征集;啟動實施特許經營計劃等市場開發工作,進一步擴大北京冬奧會的影響……
北京冬奧組委還結合籌辦工作實際情況,將冬奧會籌辦重點任務調整為104項,建立有效機制,推動各項任務落實;根據國際奧委會要求和籌辦工作實際,調整確定55個業務領域、3158項具體任務,各項任務按計劃推進。
冬奧組委目前有16個部、兩個運行中心,每一個單位承擔的任務都很重,不但白天忙碌,到了晚上加班加點也是家常便飯。
國際奧委會官員經常要到北京、張家口考察冬奧會籌辦情況,召開會議,磋商解決問題。對外聯絡部國際奧委會聯絡處的唐銳和同事們要根據動態信息,經常調整考察相關的工作方案,直到國際奧委會的工作人員下班,他們才能收工,這時已到北京時間午夜。因為時差的關系,對外聯絡部晚間與國際奧委會的交流工作已經常態化。
說到忙碌,規劃建設部總體規劃處的桂琳算是一個。冬奧組委55個業務領域中,他們部門就占了3個,而且還有一大半的業務領域與他們有直接關系,每天要研究的工作一個接著一個,還要經常與場館業主溝通,協調各種事情。有的時候必要的案頭工作,只能加班干。“如果加班太晚了,就只能在辦公室里住了。”桂琳說,全部門20多人,幾乎都有這樣的經歷,但大家毫無怨言。
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才招聘的許媛媛同樣是個“經常加班的人”。根據北京冬奧組委人才招聘計劃,她和同事們要做出具體實施方案,確定工作流程開展報名工作,去相關單位宣講,資格審查、筆試面試等一堆工作都要按計劃完成。“保障籌辦工作高質量完成,人才是關鍵,我們辛苦點也是應該的”,許媛媛說。
冰絲帶顯露英姿
那和利是家住林萃路附近一個小區內的居民,曾經是洼里鄉的村民。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前,生養他的洼里鄉變成了奧運會場館群。現如今,離他家不遠,又成了北京冬奧會主要場館國家速滑館的建設工地,這讓他再次目睹了冬奧會場館紅火的建設場面。“幾天沒注意,就變了一個樣。”那和利說。從挖地基,到地下結構施工,前幾天還看著成百上千的工人在扎鋼筋,沒一個月的時間,速滑館竟然已經露出地面。
到去年底,北京賽區的國家速滑館已完成了首層結構、主體環梁鋼結構和屋頂索網結構工程,冰絲帶已經顯露英姿。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1.9公里賽道,是中國第一條雪車雪橇賽道,也是全球第一條360度回旋賽道。然而,建設賽道需要使用的噴射混凝土技術,卻被國外少數幾個國家掌握。北京冬奧建設者們上下求索,攻克了四項技術難關,創新了11項關鍵技術。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完成賽道施工設計認證,成功通過了賽道模塊測試,使賽道U型槽結構施工順利展開。
對2008年奧運會場館的改造,是中國為奧運遺產可持續再利用提出的一個生動方案。“水立方”通過在游泳池里架空結構變身“冰立方”,成為世界首個“冰水轉換”的場館。國家體育館將原有的玻璃幕墻改造為仿冰玻璃磚,以減少照明能耗。首都體育館則通過最新的聲光電技術打造“最美的冰”,在冬奧會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時營造夢幻的競賽體驗。
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臨近,首鋼滑雪大跳臺、北京冬奧村、首體短道速滑訓練館建設進展順利,國家體育館、首都體育館等場館改造已經全面啟動。
與此同時,基礎設施建設同步推進。興延高速已建成通車,寬闊的道路引來許多前往延慶和崇禮的滑雪愛好者嘗鮮。延崇高速工程進展順利,京張高鐵已完成橋梁施工,路基、隧道分別完成工程量的96%和87.5%,水務、市政、氣象、電力、通信、無障礙等配套設施順利推進。
市場開發卓有成效
去年6月,首鋼集團正式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合作伙伴。它的贊助類別也開創了奧運會史的先河--城市更新服務合作伙伴。
曾幾何時,首鋼園區作為工業遺址滿目盡是破舊廠房和生銹高爐。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后,首鋼園區加快了改造步伐。自從北京冬奧組委在這里安營扎寨后,首鋼園區日新月異,讓現代化的城市風格與“素顏值”的工業之美相映生輝,宛如一件精心構思打造的藝術品。
首鋼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張功焰深有感觸地說,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城市更新服務合作伙伴,將對首鋼轉型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未來的首鋼園區必將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推動城市發展的典范,成為世界工業遺產再利用和工業區復興的典范,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城市復興新地標。
北京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部長樸學東介紹說,到目前為止,與首鋼集團共同成為北京冬奧組委合作伙伴的企業達到8家,分別是中國銀行、國航、伊利、安踏、中國聯通、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他們中間,半數曾是北京奧運會的合作伙伴。2018年8月,北京冬奧組委市場開發第二層級官方贊助商的征集工作正式啟動,目前已與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金龍魚和順鑫農業正式簽約。
與此同時,北京冬奧會特許經營計劃正式啟動,越來越多的北京冬奧會特許零售店出現在街頭,并登上了高鐵。從幾元錢的郵票和文具到幾千元的貴金屬商品應有盡有,可以滿足不同需求的消費者。北京2022特許商品官方網店升級為奧林匹克官方網店,商品銷售勢頭良好。據統計,北京冬奧組委開發上市了7大類500余款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特許商品零售店,實現銷售額超過2.05億元。
冬奧在我們身邊
平昌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閉幕式上的“北京交接”,向世界奉獻的精彩文藝表演,讓更多人對北京辦好冬奧會進一步增強了信心。進入北京周期后,北京冬奧會的宣傳推廣工作逐步升溫,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到“冬奧在我身邊”。
2018年8月8日,北京冬奧組委面向全球征集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吉祥物,在全國中小學生中開展“我心中的冬奧吉祥物”主題活動。冬奧,走進了校園。
石景山區電廠路小學是距離北京冬奧組委最近的小學之一。電廠路小學在全校學生中開展了“我心中的冬奧吉祥物”設計大賽活動,共征集到作品105件,最終評選出20件優秀作品在全校進行表彰。兩位學生代表還分別為大家展示了自己的吉祥物設計作品“四只可愛的冬奧小駱駝”和“冰冰、雪雪兩只冬奧大熊貓”,并對設計意圖進行了闡述。學校將學生設計的優秀作品轉交北京冬奧組委,為北京冬奧會貢獻了一分力量!
去年10月31日,吉祥物公開征集活動開始收稿,年僅16歲的李澤一第一個出現在交稿處。這位從12歲開始就喜歡徽標和吉祥物設計的小伙子,非常關注也經常和同學談論北京冬奧會,北京冬奧組委征集會徽設計方案時他也曾投了稿。這次沒想到自己成為了“第一個交稿人”。
接下來的幾天里,設在北京冬奧組委會議樓的收稿大廳,交稿者絡繹不絕,有專業設計者、有藝術院校的學生,還有戴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到截止時間,共收到設計方案5816件。而這中間,中小學生遞交的作品,是從1500萬參與“我心中的冬奧吉祥物”設計大賽活動的學生中選出來的優秀作品。
面向社會,深入實施“共享冬奧”公眾參與計劃,推動冬奧知識、冰雪運動進校園、進社區,協助組織市民快樂冰雪季、冰雪運動全覆蓋等文體活動,北京冬奧組委和市區有關方面積極為市民創造接觸冰雪運動、參與冬奧的機會。2018年,本市“上冰雪”大約是502萬人次。有關方面測算,2019年這個數字將達550萬人次。預計到2022年,北京“上冰雪”達到800萬人次。
不僅市民感到冬奧在我身邊,冬奧的元素同樣出現在一些國際大型會議和展會上。2018國際(北京)冬季運動博覽會、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國際重大活動,北京冬奧組委不失時機,在國際政要、企業家和媒體面前展示籌辦成果,有效地宣傳推介北京冬奧會。
會旗交接、市場開發、吉祥物征集,通過冬奧會一系列重要活動,北京冬奧組委的網絡推送力度也不斷加強,讓很多人參與到形式多樣的網絡互動活動中。平昌冬奧會舉辦期間,正值中國春節,北京冬奧組委推出了“冬奧有我”新媒體互動活動,凡在2018年2月25日平昌冬奧會閉幕式開始前參與本次“語音邀請”活動,參與者的微信頭像將有機會出現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文藝表演環節。短短幾天,當北京文藝表演上演時,超過一億觀眾在冬奧會閉幕式上露出了笑臉。
北京冬奧組委官網內容不斷豐富,網絡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已成為國內外獲取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信息的重要渠道,多個主持話題累計瀏覽量突破10億次。
張建東深有感觸地說:“一年來,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及北京市、河北省主動落實責任,強化協調聯動,在項目建設、政策支持、宣傳推廣、國際交流、賽會服務、編制審批、監察審計等方面給予了大力的指導和支持,有力保障了籌辦工作的順利推進。”
冬奧場館全部使用綠色電力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著力建設26項冬奧綠色電網工程,其中,世界領先的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將張家口的風電、太陽能電力、抽蓄式電力等清潔電力送往北京,與北京延慶賽區緊密相連,將匯集新能源電力680萬千瓦,保障所有奧運場館和配套設施的綠色用電。
國家速滑館展示我國建筑科技成果
利用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術,國家速滑館擁有世界最大跨度索網結構屋頂、亞洲最大冰面。長約200米、寬約130米的“冰絲帶”超大跨度屋頂建設,通過數字技術控制可以像網球拍穿線一樣,在地面用鋼索穿成“球拍”,再把這個2000多噸的“網球拍”滑移、提升到體育館頂部。這中間蘊含著十年來我國在智能化、材料、工藝上的巨大進步。
京張高鐵通車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納入北京2022年冬奧會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的31個項目中,綜合管廊1項,交通設施11項,電力設施12項,水利設施4項,通訊設施3項。2019年年底,興延高速、延崇高速和京張高鐵將全線投入運營。延慶、張家口將納入首都“一小時交通圈”,極大地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延慶賽區綠色施工保護生態環境
延慶賽區的高山滑雪、雪車雪橇賽道的表土全部被細致剝離,編號收納,待完工后原土覆蓋、原貌修復,確保土壤不因建設而流失,生態不因施工而改變。延慶冬奧村被設計成為一座因山勢而建、因樹木而生的“冬奧山村”, “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理念日漸清晰。延慶賽區的綠色施工,正不斷贏得國際奧委會環保專家的認可。(記者吳東 制圖/焦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