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平昌冬奧會上速度滑冰集體出發首次被列入正式比賽項目,與速度滑冰的其他小項相比,集體出發采用十分獨特的計分方式極具新鮮性、特殊性和娛樂性,看點十足。
下面,我們來一起了解下~
特殊裝備
速度滑冰比賽時,選手必須穿戴頭盔、護目鏡、防切割連體服,賽前將有裁判檢查防護裝備,沒有達到防護裝備要求的運動員將不允許上場比賽。同時,集體出發項目對冰刀還有特殊要求。冰刀的前緣和后緣必須磨圓,其圓弧半徑為1cm,大概貼合5毛硬幣大小。
特殊賽道
與個人賽的賽道相比,速度滑冰集體出發的比賽場地沒有間隔跑道劃分,內道、外道間的界限取消,熱身賽道也被加入其中。起跑的區域在終點直道的中間線(標準場地的1000米終點線)。運動員將站成幾排,每排最多6人,每排間隔至少1米。
出發的位置由抽簽或挑選種子選手決定。
第一圈滑跑不允許加速以獲得更好的位置。當第一圈完成后,將有一個不一樣的聲音信號(如鳴槍)發出。從這一刻開始倒數圈數,運動員可以加速超越以獲得一個更好的位置。滑跑終點為500米終點線。這條線也用做途中沖刺點的結束線。
特殊積分規則
速度滑冰集體出發比賽包括途中沖刺和終點沖刺,最終積分將由途中沖刺和終點沖刺積分組成。
如果一個運動員沒有完成比賽,其途中沖刺的積分將不生效,不能用于最終排名。
如果在沖刺中發生違反規則的情況,違反規則的運動員將被取消資格,不給予本次的沖刺積分,也不能獲得終點沖刺的積分。所有沖刺點的積分總和,決定比賽的成績,但是如果沖刺積分相同,將由到達終點的順序決定名次。
沒有獲得沖刺積分的運動員,也將根據其到達終點的順序決定名次。沒有完成比賽的運動員將根據放棄比賽時完成的圈數確定名次。
特殊賽制
冬奧會速度滑冰集體出發項目分為半決賽和決賽。半決賽的編排組成將基于報名運動員SOQC(奧林匹克資格專門分類)的排名。
同時,每個半決賽中同一個國際滑聯會員國(國家奧委會)最多只能有1名運動員參賽;同一個國家中,排名次之的運動員和排名最好的運動員必須分配在不同的半決賽組當中。每個半決賽中前8名運動員進入集體出發決賽,并根據半決賽成績獲得決賽頭盔號碼。
平昌冬奧會上,集體出發項目依據上述規定,要求選手在400米的冰面上滑行16圈(共計6400米)。在比賽過程中,除終點沖刺外,有3次途中沖刺。在第4圈、第8圈和第12圈設置三個計分點;每個計分點的前三名將獲得5分、3分和1分的積分,最終沖過終點的前三名將獲得60分、40分和20分的積分,計分點得分加和最高的前三名選手分別將獲的金銀銅牌,其他選手按完賽時間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