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于自然條件,冰雪運動在我國曾有“不出山海關”之說。不過隨著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冰雪運動之花在全國各地次第開放。
“不出山海關”也從側面反映出冰雪運動在東北地區發展早、規模大、出人才。東北冰雪有兩大特點,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在滑雪、短道速滑、速滑和冰球等項目上冠軍輩出;而遼寧以沈陽體育學院為基地,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上獨占鰲頭,走出了徐夢桃、齊廣璞、賈宗洋、韓曉鵬等名將。
北京冬奧會上,遼寧運動員獲得了1金1銀的優異成績。盡管目前在一些項目上成績優異,甚至是世界頂尖水平,不過,整體來看,遼寧冰雪運動還存在項目發展不均衡、不全面的短板。
遼寧省體育局局長宋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要在后北京冬奧時代繼續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為遼寧振興發展、為體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遼寧是體育大省,在三大球、乒乓球等項目上為國家隊輸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遼寧要進一步加大群眾冰雪、競技冰雪、冰雪產業工作力度,全面推進冰雪運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成為在夏奧會、冬奧會賽場都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的省份。”宋凱說。
此外,在冰雪運動場館方面,遼寧在沈陽和撫順分別規劃建設了遼寧冰上中心和遼寧雪上中心。冰上中心包括速度滑冰館、冰上綜合館、冰壺館和冰籃館,建成后可舉辦專業冰上項目比賽,冰籃館則可實現冰籃轉換,實現一館多用。撫順的雪上中心崗山滑雪場,計劃建設高山滑雪、跳臺滑雪、單板滑雪、自由式滑雪等場地,用以承辦專業雪上項目比賽。
“這兩個場地的建設將為遼寧冰雪運動的普及推廣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特別是撫順遼寧雪上中心項目,按照規劃,崗山滑雪場的垂直落差超800米,基于國際滑雪產業業界共識,只有垂直落差超800米以上的大型綜合性滑雪場,才能成為國際級終極旅游目的地滑雪度假勝地,具有永久性商業開發價值,能夠強力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宋凱介紹說。
走出山海關,作為京津冀地區的代表,河北張家口借著舉辦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的東風,成為全國知名的滑雪旅游目的地,以及滑雪場四季運營的典范。此前,張家口市已宣布將2022年確定為奧運經濟推進年,將大力發展賽事經濟、會展經濟、論壇經濟等新業態,努力把奧運效應轉化為經濟效應。而河北省體育局則做出更系統的后冬奧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并成立推動后奧運經濟發展領導小組。
幾個月前,河北省體育局出臺《加快推動后奧運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出要將河北打造成冰雪強省;到2025年,河北省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1500億元,占河北省體育產業總規模的50%(河北計劃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3000億元),其中“冬奧城市”張家口的冰雪產業規模要達到600億元。為大力發展好河北的后冬奧經濟,積極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方案》提出了22項具體舉措來發展后冬奧經濟,為河北省尤其是張家口市的后冬奧經濟提出了一系列發展目標。
此外,新疆也于近日印發了《關于進一步破解瓶頸制約推動自治區冰雪運動和冰雪旅游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要求充分發揮冰雪資源優勢,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推進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為支撐,以打造文化引領、運動賦能、裝備協同、服務支撐的高標準冰雪產業體系為重點,推動自治區冰雪產業提檔升級和規模集聚發展,努力把新疆打造成世界冰雪運動和冰雪旅游勝地。2016年,新疆借著舉辦全國第十三屆冬季運動會的契機,在冰雪競技體育、群眾體育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在北京冬奧會周期,新疆也為越野滑雪等國家隊輸送了不少人才。同時,新疆阿勒泰的滑雪資源更是在蘇翊鳴的帶動下再次“出圈”,雪期長、雪質好成為滑雪發燒友的絕佳去處。在后冬奧時代,新疆也搶抓機遇,在《方案》中明確了未來3年發展目標,要提質增量冰雪場館設施,大幅提高冰雪運動普及程度,快速發展冰雪旅游,以及逐步健全冰雪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