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在多維度勾勒未來五年全民健身發展圖景時,發展冰雪運動自然也是不能缺少的一項?!队媱潯诽岬?ldquo;鞏固拓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同時在“關于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部分提到“配建一批群眾滑冰場”。
東京奧運會閉幕后,國際體育界人士的目光便聚焦到北京冬奧會,期待值已然拉滿。大家期待一場精彩紛呈的體育盛會,更對后冬奧時代中國及世界冰雪運動發展有了更多向往。
從“冷項目”發展成“白色經濟”,在承辦2022冬奧會的契機下,我國冰雪參與人數近年來不斷創造新高,這對室內冰雪設施和場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冰雪運動的季節性特點,以及對“黃金緯度”的依賴導致的項目發展不平衡,依然是阻礙冰雪產業在我國規?;?、高質量發展的困擾之一。社會資本在考量新建冰雪場館及老舊場館改建冰雪運動活動場地等項目時,往往因較高的建造成本、運營成本和漫長的回本周期而望而卻步。
但面對“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奧運紅利,有識之士自然不會錯過這一契機,從體品制造以及相關行業傳來的消息能夠看出,新科技在冰雪領域不斷應用,這也將為冰雪場地設施行業發展以及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力。例如此前在北京舉辦的“冰雪項目科技助力成果展”上,冰雪行業的科技型企業匯聚一堂,展出的冰雪科技裝備、智能戶外裝備、節能環保、冰雪科技服飾、人工智能、VR技術、冰雪模擬場景,以及最前沿和尖端的科技備戰、助力冬奧技術成果和器材裝備等,都在說明科技創新正為冰雪運動發展提供加速度,正在為冰雪產業可持續發展蓄能。
拓展并穩定冰雪運動人口,打破產業發展不均衡的問題,解決場地問題是關鍵——需要降低冰雪場館建造和運營成本,實現低能耗,讓冰雪項目開展不受季節的限制,助力冰雪項目從冬季變為四季項目,由北方走向全國。而膜結構場館由于建造成本及可持續利用方面等優勢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在“冰雪項目科技助力成果展”上,氣膜滑雪場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其中約頓氣膜還通過沙盤模型的展覽展示形式,高度還原了“世界上首條膜結構保溫越野滑雪賽道”——即河北承德國家雪上項目訓練基地的真實面貌。
河北承德國家雪上項目訓練基地采用約頓膜結構空間系統建設而成,規劃長度7.5公里,采用膜結構雙層保溫系統,配置地表制冷和通風系統,可實現非雪季保持廊內積雪不化的效果,為運動員增加了60%的上雪時間,被譽為“四季雪廊”。基地的國家圓盤滑雪滑冰機訓練館和游泳訓練館也是采用了目前先進的氣膜結構系統。
在國內,氣膜結構在冰雪項目的應用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河北、廣東、云南、江蘇、上海等地建設了冰雪運動場館,其中北京體育大學、河北體育學院、廣東省冰雪運動訓練基地等多個專業氣膜及膜結構冰雪運動場館的落地更成為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的良好示范。
據介紹。氣膜冰雪場館與傳統冰雪場館相比具有建造成本低、空間利用率高、環保性能強等特點。相較于傳統場館,同等使用面積的氣膜冰雪場館建造成本及能耗將減少30%至70%,以更低能耗實現內部空氣環境的管理,同時通過靈活的裝配化結構,使冰雪運動場館易復制、可移動,極大滿足專業雪道和戲雪區域的設計規劃要求,讓冰雪運動突破地理和季節限制。膜結構的封閉隔溫性能也更容易實現對內部環境溫度、溫度的控制,節省能源。
隨著2022冬奧會的臨近,綠色冬奧、科技冬奧的愿景正走進現實。而在“后冬奧”時期,科技、綠色的冰雪運動發展模式也將是市場的選擇。相信冬奧會激發出來的全民冰雪熱情將持續釋放,而中國冰雪產業也將隨著新科技新技術的應用而突破發展瓶頸,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記者/豐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