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國強。無論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還是實現“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青少年都是不可忽視的生力軍。7月10日,中國冰雪運動發展高峰論壇青少年冰雪運動發展版塊上,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副司長姜慶國等相關領域負責人及專家圍繞著青少年冰雪運動發展,展開了多角度的交流和探討。
提到開展青少年冰雪教育,許多學校會被師資和場地的限制住腳步。剛剛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冰雪學校”的北京石景山電廠路小學是一所開展冰雪進校園卓有成效的小學,目前有冰球、冰壺、越野滑雪和短道速滑共4支冰雪隊伍,校長薛東說:“這些項目不是一下就有的,以我們最先開展的冰球為例,2018年剛開展時我們是拿曲棍球的桿訓練,后面才進入陸地冰球,拿著冰球桿在陸地上練,最后才是真冰訓練。”薛東認為,旱地化普及,從中選拔優秀人才組隊接受真冰訓練的模式可供參考,“雖然目前成績不是很好,但作為一所普通小學,我們實現了家長不出一分錢讓孩子接受冰雪教育,甚至上真冰真雪訓練的愿望。”
一些學校認為北京冬奧會開幕在即,現在開展冰雪項目教育太晚了。但其實開展青少年冰雪教育為未來鋪路,培養青少年對冰雪運動的喜愛是打牢后備人才基礎的必要條件。首都體育學院冰雪學院院長朱永國分析說:“提到后備人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競技人才,但其實我們將冰雪人才分為四個領域,競技體育人才是其一,二是裝備制造、賽事組織、冰雪旅游等冰雪產業人才,三是大眾冰雪和人才培訓,如冰雪社會體育指導員、引導員等,四是澆冰師、造雪器材等專業設備的使用和維護人才。未來這些領域都需要大量人才,因此將冰雪教育融入課程體系是青少年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需要。”
“青少年既是冰雪運動的主力軍也是先行軍,更是整個冰雪事業‘金字塔’的底座。”北京市石景山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區教委主任李秀蘭表示,作為“雙奧之區”,石景山區2018年已實現了冰雪運動3個100%,即學生100%上冰,體育教師舞蹈教師100%接受冰上培訓,冬奧知識100%進校園。李秀蘭介紹說:“此后我們開始思考怎樣能讓冰雪課程常態化開展,讓學生掌握1至2項冰雪運動技能,制定了《石景山區校園冰雪運動整體布局》,確保每所學校都有一個重點發展的冰雪項目,實現冰雪設施在全區八大教育集團的全覆蓋,學生在本校或周邊學校就可以體驗到冰雪運動的樂趣。”除了技能培訓,石景山區還制定并推進實施奧林匹克教育的普及、文化計劃、賽事活動、示范學校建設、教師提升、國內外交流、志愿服務、課程研發、傳承計劃等9個奧林匹克教育計劃,細化任務分解,帶動廣大學生熱愛奧運、參與奧運、支持奧運。北京體育職業學院教授、科研規劃部主任劉仁輝說:“申冬奧成功后,冰雪發展迅速,冰雪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但開展過程中也不能忽視構建中國的冰雪文化,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習慣的養成,一旦這一代年輕人有了自己的冰雪文化,未來冰雪人才不愁發展壯大。”(作者:彭曉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