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我國“十四五”初期舉辦的重大標志性活動,現在距離的日期越來越近,我們要增強做好籌辦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同時,還要鼓勵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冰雪運動,走科技創新之路,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帶動更多群眾走向冰場、走進雪場,提升中國冰雪運動發展水平。
冰雪運動歷史悠久
冰雪運動,泛指在冰上與雪地上進行的各種運動。最早的冰雪運動源于北歐,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挪威就已有了滑雪運動。今天能見到最早專用的滑雪板現保存在享有“滑雪運動之都”的挪威奧斯陸,那里的博物館陳列著一些1500年前的滑雪板。此外,在挪威還曾發現大約4000年前的兩人足蹬雪板、手持棍棒追捕野獸的石雕。到中世紀,滑雪運動開始逐漸納入軍事訓練科目。
中國的滑冰活動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唐代北方結冰地區已經有了滑冰,宋代出現了被稱為“冰嬉”的體育運動,元代以后,“冰嬉”更為盛行而且規模更大,明代有了“冰床、冰擦”的記載。到了清代乾隆年間,設立了“技勇冰鞋營”并有一套管理制度和訓練方法。
從過去的21屆冬奧會中,歐美爭霸始終是主旋律,美國、俄羅斯、德國和加拿大是公認的四大冰雪競技強國。從全球范圍來看,冰雪體育產業目前已在一些冰雪大國形成規模,例如:俄羅斯的冰球、瑞士的滑雪場、奧地利的雪具工業生產、芬蘭的凱米保暖木屋、法國的滑雪用具、日本的扎幌冰雪節等。
把握發展冰雪運動機遇,努力成為“后起之秀”
我國的冰雪運動存在競技水平不高、群眾參與面不廣、產業基礎薄弱等問題,發展任務艱巨繁重。據中國人民大學日前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冰雪運動還面臨群眾參與度不夠、場地建設不足、專業人才短缺三大短板。
2019年3月31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備戰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提出的《意見》,給中國冰雪運動帶來巨大的發展良機。我們必須牢牢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作為一名后起之秀與“追趕者”,大力發展競技性、群眾性冰雪運動和相關產業,縮小與冰雪強國的差距。
中國冰雪產業發展潛能巨大。從資源上看,中國是冰雪資源大國,尤其北方省份冰雪資源最為豐富,產業化的潛力最大;從發展的勢頭看,2019年中國的滑雪人次已達1090萬,整個滑雪市場的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在中國770家滑雪場中,一些滑雪場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17年1月,筆者作為中央網絡媒體主題采訪活動采訪團的專家成員,實地考察和采訪了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大青山北麓的松花湖滑雪場。該雪場總面積35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000人滑雪,有六條雪道、三條索道,分為中級、初級、越野滑雪和跳臺等雪道,適合不同程度的旅游滑雪愛好者,該滑雪場曾舉辦了全國第六屆冬運會,其設施國際一流,可舉辦國際競技賽事。
冰雪運動蘊含著巨大商機,我國已經有五百多個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的滑雪場,并且這一發展趨勢還在繼續。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院《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的分析,我國體育產業的市場規模有望在2025年達到5萬億元,而冰雪運動產業屆時也將會擁有萬億的體量。
“備戰冬奧”與“普及冰雪”齊進步,助力體育強國夢
冰雪運動是體育運動的重要分支,發展冰雪運動,是我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重要層面。《意見》提出到2022年我國冰雪運動的發展目標是:冰雪運動競技水平明顯提高,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實現全項目參賽,取得我國冬奧會參賽史上最好成績。冰雪運動是中國體育的一塊短板,要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實現冰雪競技運動的歷史性突破,就必須走科技創新之路。一方面,要深化國家隊訓練管理體制改革和協會改革,跨界跨項選人才,加大科技保障;另一方面要把國外優秀教練“請進來”,讓集訓隊“走出去”到冰雪強國訓練,全面落實“擴面、固點、精兵、沖刺”的備戰冬奧方略和時間表。
體育強則中國強,群眾體育關乎到人民健康體質和健康中國的建設,必須把備戰北京冬奧會和普及大眾冰雪運動相結合,尤其是要把青少年的冰雪運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為中國冰雪持續培養后備人才,要讓冰雪運動成為全民健身的形式之一。根據我國發布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到2025年,我國將實現全國直接參加冰雪運動的人數超過5000萬,并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給中國冰雪運動帶來巨大的發展良機,我們必須牢牢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大力發展競技性、群眾性冰雪運動和相關產業,縮小與冰雪強國的差距,助力實現體育強國夢。
作者:上海研究院 兼職研究員 全球化智庫(CCG) 特邀研究員 陳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