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我前行的不是風的作用,而是腳底下的板子在躁動!”一直以來,這都是冰雪季滑雪愛好者的盡情寫照。與旅游者的躁動相比,疫情下的今冬,冰雪旅游市場似乎比往年更為躁動。
國慶長假前后,國內多地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就開始傳出已進入蓄勢待發狀態。10月,北京的南山滑雪場開始進入開業倒計時的準備階段;11月4日,國家旅業注意到業內人士發布朋友圈顯示,烏魯木齊的絲綢之路國際滑雪場開始啟動造雪;9月25日,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在北京舉行冬季旅游宣傳推介會,向全國的游客、旅行社、旅企發出“冰雪之約”。
令業界普遍看好的是,疫情之下的旅游消費方式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今冬的冰雪旅游或將點燃更多游客的熱情,同時人們一年內被壓抑的旅游需求也會在此時得以釋放,再加之往年熱衷于去日本北海道、歐洲等地的滑雪愛好者今年也將回流至國內雪場。
中國旅游研究院博士韓元軍11月4日在接受國家旅業采訪時預測,今冬國內雪場出現“報復性增長”是大概率事件,今年大概率會迎來冰雪旅游的開門紅。
國內冰雪旅游市場是否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未來需要補哪些短板,目的地、景區等資源方和旅行社、OTA渠道商如何打造產品?
會“報復性增長”嗎?
“在當前出境游停擺的情形下,往年熱衷于去日本北海道、歐洲等地滑雪的專業玩家或愛好者,今年無疑將回流至國內,因此國內冰雪旅游市場將比以往更為熱鬧。”資深滑雪玩家徐先生11月初對國家旅業如是說。
在廣州工作的盛女士近日發朋友圈展示其訂好的下月去東北旅游的行程,其中包括雪鄉度假、高山雪場滑雪、霧凇島觀光游等。她表示,今年全年沒有旅游的自己,很是期待今冬開啟這次前所未有的冰雪旅游體驗。
飛豬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東北目的地熱度大漲300%,滑雪等冰雪游商品預訂量同比漲110%。其中,吉林長白山更是東北旅游的翹楚,酒店套餐熱銷64000件。
在韓元軍看來,今冬國內雪場出現報復性增長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增長會出現區域性特征,崇禮、吉林、亞布力、長白山、阿勒泰等配套成熟的目的地型雪場以及消費能力強的城市周邊的休閑娛樂型雪場游客人數可能會達到30%以上的增長率。
“從旅游發展規律看,影響冬季游客出行的第一要素是安全,在全國整體疫情在可控范圍條件下,特別是隨著新冠肺炎疫苗陸續上市,冬季游客出行是安全可靠的。另外,隨著奧運臨近以及冰雪文化的不斷培養,冬季滑雪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再加上疫情近一年來對老百姓旅游需求的壓抑在冬季釋放可能性最大,所以今年大概率會出現冰雪旅游的開門紅。”韓元軍說。
疫情之年,對旅游業的打擊是慘痛的,直到十一國慶黃金周才迎來6.37億人次出游的高光時刻。國慶長假過后,業界開始期待冬季冰雪旅游能夠帶來的第二次高潮。目前從很多跡象表明,熱度較為明朗。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來“第二波疫情”甚囂塵上,今冬防控形勢依然處于嚴峻狀態,這會對之前一致被看好的冰雪旅游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嗎?
韓元軍分析認為,從當前全國冰雪旅游發展格局來看,國內已經形成東北、京津、內蒙古、新疆等多個全國性冰雪旅游目的地,同時全國大部分省份冰雪景區、滑雪場等均有不同程度分布,冰雪旅游產品分布廣泛。因此即便是偶然爆發疫情,應該也是區域性的、局部性的、短期的、可控的。
資源方和渠道方需思考什么?
提到冰雪旅游,人們能想到去家喻戶曉的童話小鎮雪鄉度假、去“東方小巴黎”的哈爾濱體驗巧奪天工的冰雪大世界、在亞布力來一次淋漓盡致的滑雪體驗、在新疆烏倫古湖逛逛冬博會……
近年來,中國冰雪旅游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數據顯示,2018-2019冰雪季中國冰雪旅游人數為2.24億人次,收入約為3860億元,分別比2017-2018冰雪季增長13.7%、17.1%;2018-2019冰雪季中國冰雪旅游人均消費為1734元,2018年國內人均旅游消費為926元,冰雪旅游是國內旅游人均消費的1.87倍,冰雪旅游的內需拉動能力突出。
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日益臨近,冰雪熱持續升溫,“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有望在2022年提前超額完成。
中國旅游研究院此前發布數據預計,2021-2022年冰雪季中國冰雪旅游人數將達到3.4億人次,收入達到6700億元,冰雪旅游將帶動旅游及相關產業的產值達到2.88萬億元。
冰雪旅游熱帶動國內眾多傳統冰雪旅游目的地或景區脫穎而出成為熱門打卡地。攜程跟團游和自由行的預訂數據顯示,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期間,人氣最高的傳統冰雪旅游目的地前十分別是哈爾濱、雪鄉、長白山、長春、尚志、烏魯木齊、吉林市、牡丹江、張家口、蘭州。哈爾濱因其冬季平均積雪天數在105天左右,以及冰雪大世界、冰燈游園會、雪雕游園會和國際冰雕等旅游產品,一度成為冰雪旅游人氣最高的城市。
隨著時下旅游方式正在從觀光式向體驗度假式轉變,以及滑雪運動的普及,滑雪更是成為冰雪旅游中愈發受追捧的旅游體驗方式,2019年中國滑雪場滑雪人次約為2090萬人,同比增長6.1%。
滑雪熱催生了國內滑雪場數量的不斷增長。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滑雪場數量達770家,同比增長3.8%,其中有架空索道的滑雪場數量達155家,同比增長4.0%;另據企查查數據顯示,中國有6千余家滑雪相關企業。
國內冰雪旅游產品在不斷豐富、滑雪場等設施也在不斷完善,但也要看到,在冰雪旅游市場不斷繁榮與壯大的同時,很多專業玩家和滑雪愛好者仍然傾向于前往日本、歐洲、美國等冰雪旅游發達國家或地區進行旅游體驗。與冰雪旅游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冰雪旅游還有許多方面亟待完善。
國家旅業注意到,國外冰雪旅游發達國家的雪場體驗產品豐富,例如在常規體驗性產品之余還有雪場嘉年華之類的活動項目。而縱觀當前國內冰雪旅游目的地或景區,產品單一仍很明顯,主要以常規性產品為主。滑雪目的地或景區如何有效的開發和挖掘值得深入思考。
韓元軍對國家旅業表示,滑雪場只是中國冰雪旅游景區中的一個典型性代表,游客進行冰雪旅游除了體現滑雪外,更多的是體驗冰雪旅游的美食、民俗、文化、商品等不同的產品。數據顯示,70%以上的游客更喜歡冰雪觀光,而不僅僅是滑雪體驗,冰雪旅游要想發展好除了建滑雪場,更要建設好服務于美好生活的冰雪旅游目的地。
“中國冰雪旅游發展需要補足的是開發當地文化特色的冰雪旅游產品,建設更加完備的商業服務設施,以及建設更加方便的交通的基礎設施,提升本地冰雪景區的可進入性。”韓元軍認為。
另外,國家旅業觀察到,從渠道方層面來看,很多旅行社不經營滑雪乃至冰雪旅游產品,不認為這是有市場潛力的產品,但不代表其不能經營,而經營冰雪旅游的旅行社更應思考未來該如何創新。
有業內人士認為,時下,滑雪玩家、游客自己就能夠完成門票、訂房等一些列冰雪旅游項目的購買支付,旅行社的打包服務已難以滿足滑雪愛好者的一些需求。不管是旅行社還是OTA未來思考的應該是,如何利用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而即使打造經營適應的一些資源采購和創新。比如,隨著冰雪旅游的持續升溫,有很多潛在的滑雪愛好者其實并不專業,這些游客亟需專業的指導與培訓,因此未來渠道方能否經營培訓等相關的項目。
產品硬件與服務體驗軟件兩方面的提升,是冰雪旅游市場發展的關鍵。與此同時,韓元軍還表示,未來中國要打造吸引人的冰雪IP,發揮好中國文化魅力特色,將時尚、動漫、科技、文化等元素置于冰雪旅游產品中,打造更多符合現代人審美和生活需要的冰雪體驗場景,走個性化發展之路,避免雷同。(作者:史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