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申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成功和體育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推動冰雪運動發展政策持續出臺,冰雪運動的體育資源逐漸開放,冰雪運動產業發展進入跨越式發展新階段。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正式公布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實施綱要(2018—2022年)》《2022年北京冬奧會參賽實施綱要》等“兩綱三劃”,提出大力推廣普及群眾性冰雪運動,助力建設“健康中國”,奮力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根據《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到2025年我國將大幅普及冰雪運動,全面推進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戰略,以京津冀為引領,以東北三省提升發展為基礎,發揮新疆、內蒙古等西北、華北地區的后發優勢,帶動南方地區協同發展,形成引領帶動、三區協同、多點擴充的發展格局。目前,我國冰雪產業依然面臨相關性人才缺失、滑雪市場尚未完善,相關配套服務不足等現實困境。因此,亟待在強國體育思維引導下,打造冰雪產業新定位,通過國家政策、文化科技融合創新,推動冬季大眾體育、冰雪文化、體育產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政策導向:促進冰雪產業結構自身優化
在推進運動普及的過程中,競技體育的帶動作用是相輔相成的,冰雪運動也是如此。2022年北京冬奧會對冰雪產業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政策視角下,我國冰雪產業結構迎來了優化契機。除國務院與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各類綱要,全國各地積極響應參與冰雪目標,將日趨完善的冰雪產業政策貫徹落實在不同的規劃與綱要中。如《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冰雪運動發展的意見(2016—2022年)》提出打造北京特色冰雪活動,創新發展冰雪健身項目,扶持冰雪體育組織發展;《天津市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提出培養青少年冰雪運動技能,深入實施“全運惠民工程”,開展豐富多彩冰雪全民健身活動;《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快冰雪競技隊伍建設,加強冰雪競技后備人才培養。
由于我國冰雪運動起步晚,南北氣候環境差異大,冰雪運動普及率不高,故在中國冰雪運動規模化長久化的發展中,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支持。值得關注的是南方省市紛紛響應“南展西擴”戰略,出臺相關文件,如《浙江省戶外運動發展綱要(2019—2025年)》提出緊抓冰雪運動南展西擴的契機,大力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計劃實施,打通冰雪運動升學及就業渠道;《江蘇省加快發展冰雪運動產業行動方案》提出統籌布局建設冰雪場地,積極發展各類冰雪賽事,著力強化專業冰雪設備研發。在如此良好的政策環境支持下,“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的提出勢必迎來冰雪運動產業的井噴式增長。此外,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推動了冰雪運動相關場地設施的完善,提出在“十三五”期間,在全國建立50個產業規模較大、集聚效應明顯的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此類冰雪體育產業示范基地的建成將會帶動當地區域經濟的提升,包括冰雪產業附帶的旅游產業、房屋產業等隨之增長。
可見,國家政策推進冰雪產業結構優化,除了冰雪運動為第一產業外,還可分為以體育人才為核心的冰雪教學產業、賽事產業等第二產業;以冰雪場地為核心的旅游產業、住宿餐飲等第三產業。“十三五”期間國家支持冰雪運動發展政策的不斷出臺為冰雪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機,更推進了冰雪產業結構的優化。
二、文化融合:冬奧經濟催化產業規模發展
奧運會的總體效果和影響力是奧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奧運經濟已經成為最近30年世界經濟發展中一種獨特的經濟現象。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申辦,是一次冰雪文化產業轉型的重要機遇。在奧運經濟下,冰雪文化產業將迎來大規模發展。其中,大型的冰雪賽事可以較好地促進舉辦城市的冰雪品牌影響力與冬季大眾體育運動的文化傳播。賽事舉辦地可以汲取其他冰雪文化的精華,保留自身文化的獨特魅力與地域特色進行傳播,是一種對本土冰雪文化進行自我升華的有效手段。隨著科技革新,基于文化數據的體育賽事新聞也會呈現出一種新型新聞報道模式。用戶原創內容新聞模式下體育賽事傳播格局不斷升級,不同體育文化的愛好者將分層獲取信息,由此冰雪文化可達成個性化推薦方式,北京2022年冬奧會需要創新型傳播模式來擴大奧運經濟的總體效果。
從文化融合的角度來看,一方面賽事活動是冰雪運動長期發展的著力點。借助賽事宣傳可以培養大眾冰雪運動文化,促進冰雪文化與本土文化相融合。冬奧會的舉辦將帶動大眾對冬季體育運動的熱情,加深大眾對冰雪文化的基本認知。同時,賽事的職能定位也由主導者轉變為宣傳文化的服務者。另一方面,在大眾接觸冰雪運動中,“十三五”規劃出臺并實施《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計劃(2016—2020年)》,提倡民眾參與冰雪運動的學習,政府憑借賽事活動加強冰雪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普及推廣,如全國青少年冰雪運動普及活動等。通過大型賽事高水平冰雪競技的觀感享受、優秀運動員的魅力展示,以此激發越來越多的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參與冰雪運動的積極性和熱情,充分享受其帶來的健康和歡樂。
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是奧運精神與本土冰雪文化融合的最好時機。源于冰雪文化的特殊性,“體育偶像”不僅能吸引青少年對冰雪運動的興趣,還能利用一定程度的曝光與宣傳提升冰雪活動的知曉度。但我國大部分地區還處于冰雪運動的初發展期,冰雪賽事尚未普及,缺乏合適的宣傳候選人。故只有最大程度上把握住冰雪體育賽事的文化效益和宣傳效益,培養冰雪行業人才,才能全面提升冰雪軟文化的影響力。雖然當前冰雪產業處于起步階段,但借助政策扶持,在奧運經濟的催化下盡快進行冰雪與文化產業的規模擴大,就可以實現冰雪運動市場新增長點的突破。
三、科技動力:“互聯網+”打造戰略發展新業態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網絡成為社會經濟發展與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2015年“互聯網+”概念被納入國家戰略,自此互聯網與其他產業的融合踏上了飛速發展的軌道,如今冰雪運動產業與互聯網結合發展是必然之路。首先,互聯網的應用使冰雪運動項目的推廣路徑多樣化,受眾層次多元化,同時簡化了大眾對冰雪文化的了解渠道,提升用戶使用感。從過往經歷看,“互聯網+滑雪”可以從幾個方面體現:滑雪場運營模式方面,由傳統的戶外宣傳推廣轉向移動端、PC端的新媒體宣傳推廣,在社交媒體中投放廣告并建立互動話題吸引大眾。通過具有互動性的媒體平臺提升大眾對冰雪運動的認知,讓互聯網為滑雪產業注入新活力。當今網絡個性化消費成為主流,服務消費升級逐步加快。雪場可利用互聯網便攜高效的特征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如免排隊移動端買票、平臺信息共享服務等,為消費者免去瑣碎的預約流程。
其次,滑雪裝備產業方面,互聯網逐漸改變群眾對體育裝備的購買習慣。電商興起與冰雪運動全民普及率的上升,讓互聯網和傳統體育裝備產業進行了深度融合。隨著未來電商在體育類產品銷售環節中比重不斷增加,體育裝備產業新業態中互聯網必然是關鍵點。要發展滑雪裝備產業新業態就必須了解愛好者與初學者的針對性消費需求,側重引導和推薦安全性能高的滑雪裝備,以符合互聯網用戶的營銷思維來銷售。數據時代下,互聯網除了升級銷售渠道以外,在冰雪運動智能裝備中也帶來重大變化。為了更好地提升運動員或者冰雪運動愛好者的運動體驗,智能化穿戴體育裝備的不斷出現,比如智能滑雪板、智能滑雪頭盔、智能滑雪鏡等,這也是“互聯網+”在冰雪產業的一個重要發展。
最后,大數據應用方面,借鑒互聯網企業的“快速反應、快速迭代、快速進化”策略,滑雪產業可以利用大數據優勢,分析得知用戶特性,產生個性化定制方案。如對滑雪群體進行定位,根據用戶自身條件和精神需求實現滑雪資源的最優化配置。這也表明,在優化冰雪產業結構、提升冰雪文化軟實力、打造冰雪產業新業態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互聯網與體育產業的高度融合,這是深化冰雪體育產業的指導性原則,也是推進“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有力舉措。(沈陽體育學院副教授 博士沙金 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