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可以扮演哪些角色?答案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變化。在冰雪進校園持續進行的當下,學校體育是發揮體育育人功能、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環,是為學生終生體育鍛煉習慣夯實基礎的起點,也是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渠道之一。近日,北京市教委針對《北京市加強中小學體育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二十條措施及配套文件》(簡稱《文件》)進行民意征集,釋放出多個有關“體教融合”下一步創新發展的重大信號,提出要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以發展校園足球、普及冰雪運動、開展“一校一品”為學校體育改革的突破口,進一步激發學校體育工作發展的活力。全面落實《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廣泛開展冰雪進校園活動。
這并非北京在“體教融合”上踏出的第一步。2017年底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制訂并印發了《關于加強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體育和教育深度融合聯合辦訓練,優質體育資源和優質教育資源有機互補。隨后北京市陸續出臺了多項落地文件,在2018年初的《北京市“十三五”時期體育發展規劃》中便規劃了相應內容。而在北京市探討“體教融合”的過程中,冰雪成為了重要突破口。2017年北京市開創了冬季運動項目業余訓練的歷史,組建成立了83支區級青少年冬季項目運動隊和4支青少年冰球后備梯隊,全市注冊青少年冰雪運動員超過3500名。
經過3年的發展,在2019年進行的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上,北京市“冰雪小將”們獲得了28金22銀20銅,尤其是在小年齡段的冬季項目中具備較大優勢。而這些冰雪小將們大多是由家庭培養,不少隊員還是在校學生,父母不愿孩子完全放棄學業走專業道路。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隊建立之初便是一支完全由業余青少年運動員組成的隊伍,在“二青會”高山滑雪比賽的12個項目中,除年齡未能達標不能參加的甲組外,北京隊包攬了女子乙組前3名和男子乙組冠亞軍。首批隊員們大多來自京城名校,“隨著近幾年冰雪運動的快速發展,學校里練習冰上雪上項目的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而部分名校具有一些特殊的資源,同時也重視發展體育教育,因此這些隊員出自這些學校也就不足為奇了。”北京市滑雪協會主席李曉鳴表示。這正符合《文件》中提出的創新體教融合的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機制,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全力推進教育與體育部門在學生課余訓練、賽事體系、注冊管理、活動組織、人才選拔、資源共享以及教練員與裁判員培訓等方面的一體化建設,探索建立北京市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未來北京市將構建具有北京特色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將體育與健康納入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綜合改革統籌謀劃,促進“五育”學科課程融合發展、協同育人。
相較于過往政策,此次《文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學校體育發展,在重點任務中提出研究制定《北京市兼職體育教師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支持聘請優秀教練員、退役運動員以及其他體育專業人員,經過培訓和考核進入中小學執教。每年選拔100名優秀體育教師赴青少年體育發達國家和地區學習培訓。這對于開展冰雪進校園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解決了學校在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冰雪專業教師的短缺問題,同時規范管理也為學校聘請兼職體育教師解決了后顧之憂。
“體教融合”是以“以人為本”作為思想基礎,以人的和諧發展作為基礎和實現目標的手段,是教育體系與競技體育培養體系實現高層次融合的一種嘗試。持續推進“體教融合”對于激發學校體育活力,優化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機制有著重要的意義。同為近年來學校教育的重點,冰雪既是“體教融合”的其中一環,也是“體教融合”的重要“實驗田”。不僅是北京,放眼全國,浙江、上海等地同樣在積極探索“有融乃大”的“體教融合”之路。(作者:彭曉烯/文 田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