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0日,銘星冰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首席冰雪系統設計師李子欣先生與中國現代滑雪之父單兆鑒先生應邀參加BTV北京冬奧紀實頻道——《冬奧大家談》,共同像觀眾講述滑雪場上的“白色奇跡”。
▲銘星冰雪總裁、首席冰雪系統設計師李子欣(左)
▲中國現代滑雪之父單兆鑒(中)
▲BTV《冬奧大家談》主持人李藏宇(右)
BTV北京冬奧紀實頻道是北京冬奧組委會官方發布平臺,旨在推動和記錄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傳播冬奧文化及冰雪產業,做好雙奧之城建設的宣傳工作,分享冬奧帶給百姓的生活新體驗。
▲銘星冰雪總裁、首席冰雪系統設計師李子欣
回顧中國冰雪行業發展歷史
現如今,大眾對于滑雪這項運動并不陌生,但是卻不熟悉中國滑雪產業的發展歷程。在滑雪普及率非常低的五十年代,中國吉林通化市曾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滑雪比賽中,那時比賽條件非常艱苦,沒有高山索道,運動員們只能一步步爬上山去。
單兆鑒先生作為我國第一位滑雪全國冠軍,從整體冰雪行業出發,介紹了我國滑雪場的發展歷程。在2000年之前,中國僅僅有十幾個滑雪場,且以競技為主,大眾對于冰雪處于陌生狀態。
銘星冰雪總裁李子欣先生就“國內造雪技術方面的發展”進行了介紹。相對歐美國家,中國冰雪產業起步較晚,造雪設備和技術不成熟, 需要引進國外技術。李子欣總裁發現,初期國外造雪設備造出的雪質是不規則的細冰粒,細看有棱角,如果在滑雪的過程中摔倒,很容易造成受傷,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且雪感較差。
鑒于此,李子欣總裁帶領團隊不斷深入研究,反復借鑒各種世界頂尖技術,完善國際冰雪技術的不足,于2004年底成功研發出中國第一臺造雪機,這標志著中國冰雪行業進入了新時代。
中國冰雪行業發展現狀
依托北京冬奧契機,中國冰雪行業正在迅速的發展中,在《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2年)》中,明確表示了“到2022年,中國滑雪場數量達到800家”。
在滑雪場不斷擴充的情況下,單兆鑒先生表示要根據滑雪場的規模、安全性、自然條件、雪場周邊交通、配套設施、服務等多方面綜合考量評定滑雪場。
銘星冰雪室內造雪系統
李子欣總裁也表示,一個好的滑雪場,造雪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以室外滑雪場為例,雪量在50公分厚度以上,方能保證滑雪者的安全,雪質達到粉狀雪,才可以保證顧客的最佳滑雪體驗。同時,室內滑雪場的造雪難度要高于室外滑雪場,室內造雪系統極為復雜,涉及到制冷系統、降雪系統、除濕系統、新風系統、自控系統、保溫系統等6大系統上萬個部件的集成,在完美雪質的造就中,缺一不可。
在設備間,李子欣總裁還介紹了銘星冰雪自主研發的室內造雪系統的原理,水與氣通過合適的比例進行搭配,生成雪的最原始狀態——晶核,再使晶核與霧晶結合,最終形成真雪,該物理過程完全環保,無任何添加劑。銘星冰雪自主研發制造的室內造雪系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目前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與國際造雪技術相比,生產制造成本可降低50%,造雪每立方電費可節省27%,這大大降低了客戶成本;另外,由銘星冰雪投資的亞洲最大冰雪裝備制造基地——銘星天津工廠將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產,旨在深化冰雪裝備制造業的提質升級,擴大冰雪裝備的國產化比重,為中國冰雪產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亞洲最大冰雪裝備制造基地——銘星天津工廠
現如今,大部分人還處于冰雪初學者狀態,冰雪制造企業、項目運營機構等,在提高滑雪場水平的同時,應升級設備設施及服務,讓越來越多的人體驗滑雪,學習滑雪,廣泛開展相關活動。
▲用戶體驗
▲全球最大室內滑雪場——哈爾濱融創雪世界
▲世界第三大室內滑雪場——廣州融創雪世界
中國冰雪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BTV《冬奧大家談》通過對隨機用戶的采訪,發現大部分用戶首先關注的是雪場的安全問題,認為滑雪屬于比較危險的運動,在用戶確保可以安全娛雪的前提下,其次會關注的是設備設施、服務質量、娛雪項目、雪道質量、雪場氛圍等。
▲BTV《冬奧大家談》
選擇滑雪場時,您更在意哪個方面?
滑雪場的建設是滑雪產業中的第一環節,在滑雪場的開發中應從實際需要出發,結合區域實際條件,開發建設多種多樣的滑雪場。
銘星冰雪總裁李子欣深耕冰雪行業十五載,見證了中國造雪技術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是冰雪設備國產化的先驅者和推動者,領銜創造了國內冰雪領域的多個第一,打破了行業技術的國際壟斷。
李子欣總裁認為隨著國內冰雪行業的快速發展,冰雪裝備產業將迎來大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愛上冰雪運動,這無疑會使雪場迅速增加,未來中國的冰雪行業將逐步進入規范化、規模化、集團化。銘星冰雪在廣州、重慶、成都等南方城市大力建設室內滑雪場館,滿足客戶娛雪需求的同時,也充分發揮了民族品牌的用武之地。
銘星冰雪作為冰雪行業民族品牌的航母型企業,
將研以致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全面推動和創新國內冰雪產業的發展,
助力冬奧,共筑冰雪強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