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垂直落差超過300米的雪場有23家,9家分布在北京和張家口,占比達到40.9%。建設體育文化旅游帶,北京和張家口資源豐富、優勢明顯。”北京體育大學教授林顯鵬說。
7月16日,張家口崇禮奧林匹克公園正式開園。公園經國際奧委會批復命名,作為北京冬奧遺產,將以世界級“體文旅”融合目的地為定位,打造冬奧場館賽后利用的“中國方案”。
7月16日,張家口崇禮奧林匹克公園正式開園。 武殿森攝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多位旅游、體育產業專家表示,北京和張家口在體育基礎設施、體育人口基數以及生態環境等方面具備突出優勢,應通過持續打造品牌體育文旅活動,加強跨區域協同合作,使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繼續成為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推手。
舉辦冬奧會創造優越條件
今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規劃》。《規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全面對接,提出在北京和張家口努力建成奧運場館賽后利用國際典范、國際冰雪運動與休閑旅游勝地、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區和體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樣板。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從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到2021年10月,全國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已達3.46億。其中北京參與冰雪運動的人口接近1000萬,河北達到3479萬。林顯鵬表示,北京和河北參與冰雪運動的人口比例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以及京張兩地的一大批世界一流的體育設施,都是舉辦冬奧會創造的巨大紅利和進一步發展的優越條件。
2019年國際媒體評出的全球52個值得一去的旅游目的地中,崇禮榜上有名。“冬奧會讓崇禮從國家級貧困縣變成中外游客心向往之的旅游勝地。”河北省首席旅游規劃專家邸明慧表示,鄉村是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重要空間載體。張家口的PM2.5濃度已連續兩年低于25,在整個北方地區名列前茅,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空氣質量將有助于打造體育休閑勝地。
“近些年,在一部規劃中同時提出體育、旅游和文化三大概念,并由三大部委聯合推動,這還是第一次。”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席建超告訴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創造的兩個“第一次”,體現了公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重視,將推動社會服務業向專業化和高質量升級。
場館要滿足廣泛的休閑娛樂需求
《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規劃》提出要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冰雪運動與休閑旅游勝地,開展一批世界級滑雪、極限運動等體育賽事。在具體舉措中,《規劃》仍把推廣和普及冰雪運動放在首位,提出開展公益冰雪運動體驗、歡樂冰雪季等群眾性冰雪活動,建設“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示范區。
張家口崇禮奧林匹克公園開園當日,2022(第二屆)京張全季體育旅游嘉年華活動在公園內啟動。邸明慧對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說,組織賽事活動、引爆消費市場,將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搭建平臺。他提議以本次嘉年華活動為契機,加大投入,持續打造品牌體育文旅活動,吸引更多京津冀游客。
奧運遺產保護傳承和場館賽后利用問題備受關注。1952年奧斯陸冬奧會后,當地將冬奧比賽設施改造為博物館和觀景臺,吸引了大量游客參觀。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彭維勇說,冬奧場館利用的重點是新的業態,形成多元產業體系,進而重塑冬奧場館的活力,滿足廣泛的休閑娛樂需求。
“要從專業的冬奧競技賽事,向‘賽事+娛樂休閑’轉化。轉化過程中要找準定位,強化大眾需求在場館項目生態構建過程中的基礎作用。大眾需求是冬奧會后場館發展的動力。”彭維勇對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說。
北京、延慶和崇禮是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上的三大節點。林顯鵬建議,從北京到崇禮,體育愛好者和游客參與的活動可以逐步“升級”,“在北京參與相對常規的體育活動,到了延慶就有世界頂級的滑雪場,接下來崇禮萬龍滑雪場的雪季甚至可以延續到5月中旬。在崇禮,中國人就可以走向戶外,走向自然。”他進一步指出,崇禮應該成為體育文化旅游帶上的戶外運動“后花園”。
將場館名稱開發為文創產品
歷史上,張家口一直是北方重要的貿易、交通和軍事樞紐,與北京聯系密切。京張高鐵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前一年正式通車,使張家口進入了京津冀“一小時生活圈”。
在推廣普及冰雪運動的同時,《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規劃》還提出升級消費模式等具體舉措,要求積極培育定制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時尚消費等消費新熱點。
“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本身就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推手。”席建超指出,隨著冬奧籌辦和交通方式的改變,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正使張家口的地位和作用獲得重塑,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京張同城化發展的新鏈接,推動張家口不斷向生態保護區和高品質的綠色生活休閑區轉型。
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如何讓京津冀協同合作更加深入?席建超認為,要著力打造跨區域的旅游產品和線路,例如冰雪旅游運動線、冬奧遺產線以及世界文化遺產線;開通體育文化旅游專列,直達體育旅游目的地,可以把客源地和目的地直接聯系起來。
“從北京、延慶到崇禮,空間格局上要向多元化、開放式轉變。”彭維勇說,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將把北京、延慶和崇禮串聯起來,要利用冬奧會后不同的資源特色實現多核驅動、相互協同、錯位發展。例如“鳥巢”“冰絲帶”“雪如意”等場館名稱,都有潛力開發成為體育文化旅游帶上的文創產品。
林顯鵬表示,加強京張兩地建設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協同,應建立聯席會議機制,聚焦京張兩地冬奧文化資源保護、賽事合作等事項。當前國內已經有10座城市提出打造中國冰雪運動賽事名城的口號,他建議北京與張家口共同提出這一口號,必將打造世界水平的冰雪運動賽事名城。(記者 白波)
7月16日,張家口崇禮奧林匹克公園正式開園。公園經國際奧委會批復命名,作為北京冬奧遺產,將以世界級“體文旅”融合目的地為定位,打造冬奧場館賽后利用的“中國方案”。
7月16日,張家口崇禮奧林匹克公園正式開園。 武殿森攝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多位旅游、體育產業專家表示,北京和張家口在體育基礎設施、體育人口基數以及生態環境等方面具備突出優勢,應通過持續打造品牌體育文旅活動,加強跨區域協同合作,使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繼續成為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推手。
舉辦冬奧會創造優越條件
今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規劃》。《規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全面對接,提出在北京和張家口努力建成奧運場館賽后利用國際典范、國際冰雪運動與休閑旅游勝地、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區和體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樣板。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從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到2021年10月,全國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已達3.46億。其中北京參與冰雪運動的人口接近1000萬,河北達到3479萬。林顯鵬表示,北京和河北參與冰雪運動的人口比例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以及京張兩地的一大批世界一流的體育設施,都是舉辦冬奧會創造的巨大紅利和進一步發展的優越條件。
2019年國際媒體評出的全球52個值得一去的旅游目的地中,崇禮榜上有名。“冬奧會讓崇禮從國家級貧困縣變成中外游客心向往之的旅游勝地。”河北省首席旅游規劃專家邸明慧表示,鄉村是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重要空間載體。張家口的PM2.5濃度已連續兩年低于25,在整個北方地區名列前茅,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空氣質量將有助于打造體育休閑勝地。
“近些年,在一部規劃中同時提出體育、旅游和文化三大概念,并由三大部委聯合推動,這還是第一次。”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席建超告訴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創造的兩個“第一次”,體現了公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重視,將推動社會服務業向專業化和高質量升級。
場館要滿足廣泛的休閑娛樂需求
《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規劃》提出要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冰雪運動與休閑旅游勝地,開展一批世界級滑雪、極限運動等體育賽事。在具體舉措中,《規劃》仍把推廣和普及冰雪運動放在首位,提出開展公益冰雪運動體驗、歡樂冰雪季等群眾性冰雪活動,建設“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示范區。
張家口崇禮奧林匹克公園開園當日,2022(第二屆)京張全季體育旅游嘉年華活動在公園內啟動。邸明慧對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說,組織賽事活動、引爆消費市場,將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搭建平臺。他提議以本次嘉年華活動為契機,加大投入,持續打造品牌體育文旅活動,吸引更多京津冀游客。
奧運遺產保護傳承和場館賽后利用問題備受關注。1952年奧斯陸冬奧會后,當地將冬奧比賽設施改造為博物館和觀景臺,吸引了大量游客參觀。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彭維勇說,冬奧場館利用的重點是新的業態,形成多元產業體系,進而重塑冬奧場館的活力,滿足廣泛的休閑娛樂需求。
“要從專業的冬奧競技賽事,向‘賽事+娛樂休閑’轉化。轉化過程中要找準定位,強化大眾需求在場館項目生態構建過程中的基礎作用。大眾需求是冬奧會后場館發展的動力。”彭維勇對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說。
北京、延慶和崇禮是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上的三大節點。林顯鵬建議,從北京到崇禮,體育愛好者和游客參與的活動可以逐步“升級”,“在北京參與相對常規的體育活動,到了延慶就有世界頂級的滑雪場,接下來崇禮萬龍滑雪場的雪季甚至可以延續到5月中旬。在崇禮,中國人就可以走向戶外,走向自然。”他進一步指出,崇禮應該成為體育文化旅游帶上的戶外運動“后花園”。
將場館名稱開發為文創產品
歷史上,張家口一直是北方重要的貿易、交通和軍事樞紐,與北京聯系密切。京張高鐵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前一年正式通車,使張家口進入了京津冀“一小時生活圈”。
在推廣普及冰雪運動的同時,《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規劃》還提出升級消費模式等具體舉措,要求積極培育定制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時尚消費等消費新熱點。
“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本身就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推手。”席建超指出,隨著冬奧籌辦和交通方式的改變,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正使張家口的地位和作用獲得重塑,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京張同城化發展的新鏈接,推動張家口不斷向生態保護區和高品質的綠色生活休閑區轉型。
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如何讓京津冀協同合作更加深入?席建超認為,要著力打造跨區域的旅游產品和線路,例如冰雪旅游運動線、冬奧遺產線以及世界文化遺產線;開通體育文化旅游專列,直達體育旅游目的地,可以把客源地和目的地直接聯系起來。
“從北京、延慶到崇禮,空間格局上要向多元化、開放式轉變。”彭維勇說,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將把北京、延慶和崇禮串聯起來,要利用冬奧會后不同的資源特色實現多核驅動、相互協同、錯位發展。例如“鳥巢”“冰絲帶”“雪如意”等場館名稱,都有潛力開發成為體育文化旅游帶上的文創產品。
林顯鵬表示,加強京張兩地建設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協同,應建立聯席會議機制,聚焦京張兩地冬奧文化資源保護、賽事合作等事項。當前國內已經有10座城市提出打造中國冰雪運動賽事名城的口號,他建議北京與張家口共同提出這一口號,必將打造世界水平的冰雪運動賽事名城。(記者 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