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提出要盤活城市空閑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設用地,支持以租賃方式供地,倡導土地復合利用,充分挖掘存量建設用地潛力,規劃建設貼近社區、方便可達的場地設施。其中特別提及了要配建一批群眾滑冰場。
隨著2022年冬奧會的籌備預熱,冰雪運動對于廣大群眾而言并不陌生,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曾親身上冰上雪。據2020年度冰雪運動大眾參與狀況調查結果顯示,2019-2020雪季,全國約有1.5億人參加過冰雪運動,人口占比為13.9%。除冬季之外的其它季節,仍有27.2%的人參加過冰雪運動。其中,有7.2%的人參加過冰上運動,7.3%的人參加過雪上運動,19.6%的人參加過娛樂性或民俗性的活動。
究其原因,還是目前中國冰雪場地為數尚少,即使有群眾有意愿進行冰雪運動,如果需要驅車百里前往冰場,仍愿意前往的人還是少數,但如果冰場開在家門口,會有更多人愿意嘗試。無論是冰上名將還是業余愛好者,第一次接觸冰雪的原因大多是偶然在家門口嘗試。據冰場負責人介紹,一家冰場的核心覆蓋面積為1公里,有效覆蓋面積為周圍5公里左右,超出10公里后,上冰可能性大幅下滑。據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冰球部原副部長紀俊峰統計,北京市已有、曾有和即將竣工的室內冰場73塊,符合NHL標準的1560平方米冰場和符合奧運標準的1800平方米冰場,比例已接近一半。雖成效顯著,但這個數量在北京1.641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仍顯得稀少,不少北京家長抱怨送孩子去上冰需花費1小時以上。放眼全國,近年來中國冰雪場地數量已迅速增長,2015年至2020年間滑冰場館從200余家增長至近400家,滑雪場數量從460家增加到700余家。
冰雪場地為全民冰雪健身提供支點,但建設場地不可操之過急。一方面冰場雪場建設屬于重資產,投資回報時間長。同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地的河北省專門印發《支持冰雪場地設施建設的若干政策》,河北省體育局、河北省發改委分別補助1.2億元、1910萬元支持建設120個室內滑冰館,并安排1700萬元補貼支持免費低收費開放,目前全省建成各類滑雪場館109個,室內滑冰館202座,實現了縣縣都有室內滑冰館。據專家測算,這些室內滑冰館每年運營成本合計約2.58億元。按照2018年河北省大中小學生數量和市場綜合轉化率,到2022年可實現年收入合計約2.88億元,高于運營成本,逐步實現可持續盈利。融創文旅集團冰雪中心總經理伊力在采訪中表示,融創計劃在全國布局35家室內雪場,初步評判標準主要基于人口基數,以及經濟發展水平,并考慮年齡層,根據不同年齡層消費力制定相應產品和城市定位。
目前冰雪人才的缺乏也是阻礙冰雪普及的一大因素。對于利用城市空余場地興建群眾冰場,目前最大的限制還是運營人才和教練員不足。人才瓶頸不解決,群眾難以順利享受上冰樂趣,冰場效益難以提升,這也是目前正在運營的冰場面對的難題之一。所以建冰場要考慮到誰來滑、誰來管、誰來教,軟硬件共同發展。近年來,冰雪人才培養一直在進行中,北京市多家冰場、雪場與北京市體育局合作,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和人才培訓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