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1年7月13日,是中國申辦北京奧運會成功20周年紀念日。距此200多天之后,我國即將迎來世界體壇另一大盛事——2022年冬奧會。為此,中國教育報開啟《冬奧課堂》系列直播課,邀請教育和體育界重磅嘉賓,解讀冬奧、暢想冬奧,幫助青少年學生更好地感受奧林匹克精神,理解奧林匹克文化,了解冬奧項目,走進冰雪運動。
7月13日,在北京申奧成功20周年之際,中國教育報推出《冬奧課堂》系列直播課,第一期與首都體育學院聯合推出,主題為“走進冬奧”。
疫情背景下的北京冬奧會籌備得怎么樣?如何推進青少年冰雪運動?科學技術如何讓冬奧更具魅力?圍繞相關主題,《冬奧課堂》第一期邀請中國滑冰協會主席、亞滑聯副主席、8枚奧運金牌教練李琰與首都體育學院副院長、國家科技重點研發項目“科技冬奧”專項負責人謝軍做客中國教育報演播室,與包括冬奧會雪上項目承辦地河北省張家口市的孩子們在內的50萬線上觀眾共話冬奧。
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奧會有條不紊推進
記者:2022年2月4日,我們將迎來北京冬奧會。北京即將成為第一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舉辦過冬季奧運會的城市。與夏季奧運會的項目相比,大家對冬奧會的運動項目可能相對陌生,請兩位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冬奧會。
李琰:冬季奧運會有7個大項、15個分項、109個小項。我國承辦的第24屆冬奧會將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和張家口舉行。北京將主辦冰上項目,張家口將主辦雪上項目,延慶協助張家口舉辦雪上項目。
我的人生經歷基本上是與冬奧會連在一起的。我作為教練員參加過5屆冬奧會,作為運動員參加過3屆冬奧會。
在歷屆冬奧會上,我國一共取得了13枚金牌,其中短道速滑項目取得了10枚金牌。短道速滑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愛和關注,主要是在國際賽場上涌現出了很多優秀的運動員。在我國開展短道速滑項目30多年的時間里,我們不斷戰勝困難,突破瓶頸,試圖找到新的發展模式和路徑,這對于提高戰績是非常重要的。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短道速滑增設了2000米混合接力項目。這個團體項目會非常有沖擊力,競爭也特別激烈。本屆冬奧會第一次把2000米混合接力放到奧運會的正式項目當中。
謝軍:通常大家都說北京是世界上唯一的“雙奧之城”。有些國家,比如說美國、加拿大、法國,他們既舉辦過夏奧會,也舉辦過冬奧會。但是同一個城市舉辦兩種奧運會,北京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在奧運體系中還有青奧會,2014年我們在南京舉辦第二屆青奧會,針對14歲到18歲青少年傳播奧林匹克精神,教育青少年一代熱愛體育。中國目前在世界上是唯一舉辦過全鏈條奧運比賽的國家,要說世界上最熱愛奧運、最推崇體育的民族,中華民族當之無愧。
疫情給奧運會的舉辦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但北京冬奧會的各項籌辦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持續推進,目前已進入全面沖刺階段。賽場保障、運動員訓練還有奧林匹克文化教育等工作都是龐大的工程,但也彰顯出中國制度上的優越性。2008年我們舉辦的夏奧會,獲得了全世界的贊譽。中國人好客、熱愛運動,我們渴望把美好事物傳播到全世界。我相信北京冬奧會一定會辦得非常成功!
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最重要的群體是青少年
記者: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腳步越來越近,冰雪運動在青少年群體中逐漸落地生根,部分學校推出了與冰雪運動相關的課程,社會上開展多種青少年冰雪運動賽事。請為我們介紹一下冰雪運動在青少年中推廣的狀況。
李琰:深入推動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大力推廣普及性群眾冰雪運動,是目前中國滑冰協會的重要工作,特別是要把后備人才體系搭建起來。現在,我國已經明確提出“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冰雪運動已被納入教育體系??梢哉f,近年來冰雪運動能夠得到大范圍推廣和發展,與我們的教育政策和理念密切相關。作為冰雪運動專業人士,我們非常愿意參與其中,把我們專業的內容介紹出去,幫助孩子們在科學、規范、標準的路徑中成長。
此外,我們做了一些“融合”的工作。根據輪滑和滑冰天然的關聯性,目前我們推出了“夏輪冬冰”系列項目,幫助更多青少年夏天輪滑、冬天滑冰,擁有多種運動技能。輪滑是我們滑冰運動員季節互補的一個訓練方法和手段。輪滑的起跑、加速與滑冰的技術很相似,而且對場地要求不高,這就為在南方普及冰雪運動提供了條件。學生若能同時掌握輪滑、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的三項技能,做“三棲”運動員,未來的發展之路會更寬闊。
謝軍:北京冬奧會不僅要辦成世界矚目的冰雪盛會,更重要的是要傳播冰雪文化。我們承諾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群體就是青少年。讓學生從小更規范、系統地學習培養一個終身愛好,激發他們內心對于冰雪運動的喜愛,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由于傳統意義上的冰雪運動對場地、器材是比較依賴的——沒有冰沒有雪,怎么叫冰雪運動呢?在這個工作開展過程當中,我國的確發揮了很多智慧,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仿真器材的開發和研制,比如冰板、人造雪、雪草等設備,還有虛擬現實(VR)技術都會因地制宜、創造條件,幫助孩子們增進對冰雪運動的了解。我們都知道,并不是人人都有機會最終成為專業冰雪運動員,但是冰雪運動能幫孩子們養成好習慣,更好地迎接挑戰。希望孩子們在關注冬奧會的同時,積極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
另外,冰雪項目進校園不僅是要上好體育課。無論是課程體系,還是教師培養體系,我們都在推進中。大家普遍認為冬奧會就是體育運動,體育運動就要由體育教師教,這是比較狹義的。應該說奧林匹克的理念,傳遞出來的生活正能量,可以通過多種不同學科體現出來。比如說我們國家隊的很多榜樣人物、我們國家的奧運故事等,都是體育教學非常好的素材。
接下來我們還會推出系列活動,鼓勵不同學科的教師加深對奧運主題、奧運精神的理解,把奧運精神通過不同學科和方式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去。
打造“科技冬奧”,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
記者:在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和冬殘奧會的籌辦過程中,提出了“科技冬奧”的理念。請為我們介紹一下本屆冬奧會對科技的探索與應用。
謝軍:此次冬奧會是中國向世界展示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舞臺。我們的競賽場館100%使用綠色電力,將創造世界首個“零污染”冰場。在國家速滑館、首都體育館等4個場館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劑,這都是奧運歷史上的首創。從這個角度講,也體現了我們國家自主研發的實力。
此外,我們還做了智慧冰場項目,可以實時監控冰面的溫度和濕度。因為不同的運動項目所要求的溫度和濕度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我們對冰面進行調整和維護。以前可能更多地依靠人的經驗,而現在主要依靠機器回傳數據。智慧冰場項目實際上是不同學科領域的交叉,形成了新的創新。
我們經常說滑冰運動員“渾身都是寶”,說的就是他們身上的穿戴設備,小到冰刀的一個小角度、佩戴的眼鏡、衣領的形狀,都有很多科技元素在里面。這涉及力學、材料化學等學科,有很多科技元素值得關注,現在我們國家對此也給予了全方位的投入和保障??偠灾?,在科技冬奧這個領域里面能做的事情非常多。冬奧會不只是十幾天賽事的呈現,它更是一個龐大的整體工程,將會改變這座城市,也會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
李琰:7月上旬,國家體育總局“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工作推進會在北京召開,成果展示板塊展示了我國利用科技手段助力各支國家隊備戰冬奧的最新成果,包括專為中國運動員設計的第一臺國產雪車,車體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可以使車輕量化;還有模擬體育訓練系統,運動員在模擬器上可以通過肩、膝蓋、腳等身體部位來控制雪車運行的方向,運動員在每一個角度使用了什么樣的力度,在后臺會有一個處理器來收集這些信息,最終生成一個最優方案,運動員按照這個方案可以不斷優化和提升自己的成績……
科技冬奧能夠以世界先進的訓練方法,幫助運動員精準改進技術動作,實現技術水平的提升,它對于中國向世界承諾的“辦成一屆創新、綠色、開放、共享的盛會”,意義更加突出。除了綠色電力供應外,為減少損耗,很多冬奧場館還會使用節能照明,如安裝光伏發電系統、充分引入自然采光等,這些都將是對更好的未來城市生活的探索。(作者:本報記者 任赫 易鑫 李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