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體育總局日前召開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工作推進會和系列活動中,有關各方重點關注了中國競技冰雪科技助力、冰雪運動推廣普及聯動機制、冰雪場所標準體系研究、持續擴大“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綜合效應等熱點話題。
提到冬奧會,競技冰雪備受關注。中國競技冰雪起步晚、底子薄,如何盡快追上并超過“排頭兵”,科技的助力必不可少。用于優勢項目運動員關鍵技術(技能)優化、評估、反饋系統,人工智能三維運動姿態重建系統,智慧營養加油站,可搭載如鋼架雪車、雪橇、越野滑雪、冬季兩項等多個冬奧會項目的“六自由度電動模擬體育訓練系統”……許多“黑科技”在冰雪項目科技助力成果展上首次亮相。科技成果展分為冰雪科技體驗區域、“人”區域、“機”區域和“環”區域四個部分,展示了最新、最高端的科技備戰和助力冬奧的技術成果以及器材裝備。
2022年北京冬奧會近在咫尺,“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馬拉松”如火如荼。當下仍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協調各方共同參與冰雪運動推廣普及的聯動機制尚未完全建立、推動群眾自發性參與冰雪運動的工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促進冰雪運動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亟待加強……“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工作推進會對上述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并積極建言獻策。
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一方面離不開完善的冰雪運動行業規范和發展體系,相關部門、相關協會要開展冰雪場所標準體系研究,編制冰雪場所具體安全實施規范,適應新的形勢和需要;要研究出臺群眾性冰雪運動賽事標準與服務指南,加強對大眾冰雪賽事活動的監管,大力推動辦賽由經驗化向標準化、規范化轉變;要加緊補齊專業人才短板,增強冰雪運動發展后勁;要大力發展青少年冰雪運動,打牢冰雪運動的后備人才基礎;要主動支持冰雪裝備器材制造業發展,另一方面要持續擴大冰雪運動覆蓋面和參與度,發力“人在哪”“去哪里”“我找誰”難題。解決“人在哪”,要在熱熱鬧鬧的賽事活動過后,成立組織、擴大會員,經常性開展活動、參與活動,真正夯實冰雪運動發展的項目人口基礎,使之具有更持久的活力;解決“去哪里”,各地體育部門要進一步創新方法,加強多元供給,最大程度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的積極性,將政府提供與市場提供相結合、社會租賃與政府購買相結合,多措并舉,加大低成本、高便利性的大眾冰雪設施供給;最后解決“我找誰”,各地體育部門、各項目協會要為群眾提供更多的賽事活動參與機會和日常健身科學指導,更廣泛深入地推廣普及運動項目、夯實運動項目發展群眾基礎、提高運動項目發展水平,最終實現群眾組織“自我發動、自我組織、自我開展”冰雪運動和賽事活動。
發展冰雪產業是“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重要依托。聚焦“中國冰雪運動的可持續發展與產業創新”的首屆中國冰雪運動發展高峰論壇重點研討了“十四五”時期如何持續擴大“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綜合效應,推動冰雪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重要時期,助力體育強國建設和健康中國建設。我國冰雪產業發展呈現發展速度快、覆蓋區域廣、大眾參與多、產業鏈延長、技術創新強與融合發展深六個新特點,未來希望能夠實現“六個堅持”:推動冰雪運動要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堅持政府與市場并重,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堅持自主創新和開放合作并重,堅持產業與事業并行。
本報記者 彭曉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