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禮華僑冰雪博物館項目位于崇禮城區中心位置,采用博物館、圖書館“兩館合一”的建筑方式,是2022年冬奧會期間重要保障工程,也是國內首個以冬奧會為主題,且規模最大、展品最為豐富的冰雪主題博物館。目前,項目已步入大干快上階段,計劃于5月30日前完成主體結構封頂,8月31日實現竣工交付。
走進崇禮冰雪博物館施工現場,腳手架林立,機器轟鳴,一派緊張繁忙的施工景象。項目建設單位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克服氣溫低,雨雪風沙等天氣,于今年3月9日正式復工,主體結構、二次結構、鋼結構、機電、幕墻等專業單位已返場勞動力近300人。項目經理胡崇輝介紹,崇禮華僑冰雪博物館規劃總建筑面積2.4萬余平方米,其中冰雪博物館6861平方米、圖書館5414平方米,周邊配套建設38606平方米的崇禮區慶典廣場,并將設立索道與周邊滑雪場相連通。
據了解,該項目由中國工程院士、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崔愷院士擔綱設計。建筑整體布局面向廣場呈環抱狀姿態,形成弧形半圍合的界面。起伏的山形體量與坡地環境融為一體,像遠處連綿的山脈,在場地上延續自然。西側立面處理上,利用豎向錯動的混凝土板,沿弧線漸變展開,形成3段優雅的“琴弦般”的立面,折射層疊的樹林。同時利用漸開線延伸出幾段混凝土景觀墻,狀如厚重的山體,隱喻堅實的基座。為了順應建筑傾斜的室內剖面關系,在東側坡起的大屋面上隆起三個三角形的“晶體”,在室內嵌入折形樓板系統,形成可以遠眺山景的“書山”閱覽空間,而面向西側廣場空間,可以觀覽豐富的城市生活。
為了將整個設計完美呈現,項目大面積采用清水混凝土結構,清水混凝土展開面積達28000平方米,其中異型清水構件約8700米,在我國清水混凝土建筑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這應該是我十余年從業生涯里,接觸過的結構最復雜的建筑了。”胡崇輝如是說。走進項目主體內部,使用清水混凝土鑄造的“琴弦”立面已經基本完成,莊嚴恢宏又富有律動之美。“這些琴弦每一根都有不同角度,鏈接部件繁多,結構形式復雜,施工精度要求極高。為了完成施工,項目首創異型排架清水結構,做到了實體施工一次成型率達到了100%。”項目專職副書記侯杰飛告訴記者,清水混凝土最大特點是舍去了涂料與裝飾,一次成型,減少大量的建筑垃圾,最大程度地保護了崇禮的自然生態,是對綠色辦奧理念的踐行。
背靠綿綿青山,面向市井繁華,接納八方來賓。建成后的崇禮華僑冰雪博物館將設序廳、冰雪運動歷史廳、冬奧歷史廳、北京冬奧廳4個功能廳和1個冰雪運動體驗區,對世界冰雪運動歷史和發展脈絡、歷屆冬奧會以及2022年冬奧會申辦、籌辦和舉辦過程中的實物、圖片及影像資料進行全方位展示,成為崇禮區又一地標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