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四月,當各地的鮮花次第綻放的時候,阿爾泰山脈依然白雪覆蓋。
迎著吹面不寒的春風,從銀白的雪道上呼嘯而過,阿勒泰地區“超長待機”的雪場,迎來了全國各地的滑雪愛好者前來“追雪”。
“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雪場客流量小幅回升,三天時間里,接待游客量達1.7萬人次。雪場預計營業時間到5月初。”4月10日,富蘊縣可可托海國際滑雪場總經理杜文文說,緯度高、降雪量大,讓反季節滑雪在阿勒泰成為了可能。
記者了解到,2020—2021年雪季,阿勒泰地區接待游客突破911.2萬人次,同比增長141.4%。
冰雪經濟一直是阿勒泰地區重點打造的“名片”之一。 不久前,自治區政府與吉林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創建中國(長白山脈—阿爾泰山脈)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新的起點上,阿勒泰冰雪經濟發展如何再突破?
冰雪資源優 各方來“追雪”
“終于滑上心心念念的粉雪了,體感溫度非常舒適,太棒了!”4月8日,滑雪愛好者袁毅陽在網上分享了他在阿勒泰市將軍山滑雪場的視頻,引來眾多網友點贊。
“有的雪友專程從南方趕來滑雪。”阿勒泰市將軍山滑雪場副總經理梁靜說,自去年11月末以來,每天都有1000多人來滑雪,客流量有了明顯回升。
潔白的雪道上,除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追雪者外,還有不少中小學學生的身影。
2020—2021年的這個雪季是阿勒泰市組織市區中小學學生上冰雪課的第七個冰雪季。當地政府、學校和滑雪場三方合作,滑雪場提供場地和雪具,保障教練培訓,市財政每年拿出500萬元補貼相關滑雪場。
“冰雪培訓在青少年體育培訓中所占的份額約60%,現在很多孩子在8歲之前就開始參加冰雪培訓了。”阿勒泰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劉克川說。
“阿勒泰地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滑雪地域,這里高山形態豐富,地形寬廣,坡度適中,海拔溫度適宜,且雪量大、雪期長、雪質優,是中國發展冰雪旅游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說起家鄉的冰雪資源,劉克川滔滔不絕。 目前,阿勒泰滑雪總面積達5750萬平方米。
借助冰雪資源優勢,阿勒泰地區連續3年承辦“新疆冬博會”,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大格局;持續舉辦阿勒泰市“人類滑雪起源地紀念日”、福海烏倫古湖冬捕節、布爾津沖乎爾霧凇節、喀納斯禾木“過大年”等文旅活動和特色賽事,冰雪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今日阿勒泰,東部、北部冰雪體驗,南部漁獵文化,西部康體養生的冰雪產業新格局越做越強,氣候寒冷這一曾經的劣勢已成為振興發展的優勢。
記者還了解到,富蘊縣可可托海國際滑雪場、阿勒泰市將軍山滑雪場、薩爾闊布越野滑雪場已被確定為國家冬季雪上項目訓練基地。9支國家冰雪集訓隊150余名教練員和運動員,先后在可可托海國際滑雪場訓練備戰2022年冬奧會。
延長產業鏈 冰雪紅利足
4月5日,在哈巴河縣雅居床服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們正生產即將發往周邊縣市學校的4000余套滑雪服。
“我們公司生產的滑雪服,從原材料到工藝質量,與一些國際滑雪服品牌不相上下。”在介紹自家滑雪裝備產品時,公司董事長李玉梅語氣中充滿“自信”,在她身后,“2022年北京冬奧會特許商品”的企業海報甚是醒目。
“2016年,我們注冊了‘阿勒泰雪狼’品牌,研發新疆特色的滑雪服、滑雪帽、滑雪手套等產品。去年的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李玉梅說,今年公司將建成4600平方米智能化冰雪裝備生產工廠,上5條新生產線,年生產能力達到30萬套滑雪服。
目前,阿勒泰地區已有2萬余名中小學生換上阿勒泰本地制造的滑雪服。
“穿著我們阿勒泰自己生產的滑雪服,特別酷,衣服上還印有喀納斯美景的圖案,冬天穿上特別保暖,春季還能拆開當沖鋒衣穿。”哈巴河縣白樺中學學生邢思域說。
冰雪產業的發展,豐富了冰雪經濟業態,也為一些經濟發展存在“難點”的鄉村帶來了破題之道。
春日里,靜靜的布爾津河邊,游客們邊贊嘆這童話般美景邊用鏡頭定格。不遠處,合孜勒哈英村開民宿的塔拉夫汗·阿布哈孜夫妻正忙著為游客準備午餐。
合孜勒哈英村是一個位于布爾津縣沖乎爾鎮的小山村,2013年村子從河谷整村搬遷出來。
村“兩委”和“訪惠聚”駐村工作隊依托該村地處布爾津—喀納斯沿線的旅游資源優勢,引導農戶發展民宿,為游客提供民宿接待、民俗體驗、主題攝影、特色餐飲等服務,村民收入大幅提高。
不僅是合孜勒哈英村,這些年,富蘊縣可可托海鎮塔拉特村、喀納斯景區禾木鄉禾木村等一批村莊也充分利用生態優勢和民俗資源,在傳統農牧業向“山水”產業的轉型中,享受到了“冰天雪地”帶來的紅利。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阿勒泰地區累計接待游客超1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43.8億元,旅游直接帶動6.8萬余人就業,占地區總人口的10%,間接帶動就業近20萬人。
布局“十四五” 藍圖變現實
阿勒泰地區明確提出,到“十四五”末,當地參與冰雪運動人員達20萬,冰雪季滑冰、滑雪人次突破200萬。
阿勒泰地區將建設冰雪產業創新發展示范區和打造國家冰雪產業新高地、建成世界級冰雪旅游度假區等列入冰雪產業發展的布局中。
能否把藍圖變為現實,把冰天雪地轉化為金山銀山,還要破解冰雪經濟發展面臨的瓶頸。
在阿勒泰地區行署3月26日舉辦的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魏慶華建議,阿勒泰地區應拓展外部人才引入渠道和引入方式,以合作辦學、學術交流、業務培訓等方式開展合作,積極引進冰雪人才多元化的培養模式。
“我們將加大與黑龍江、吉林兩省冰雪院校、知名雪場橫向合作,建立以職業院校、企業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為載體的冰雪職業培訓體系,推動建設冰雪產業人才基地或冰雪產業校企合作實訓基地。”阿勒泰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哈丹·卡賓說,當地還將依托地區職業技術學院,開辦冰雪職業技術學院或開設冰雪專業,實施冰雪產業引智工程,培育一批本土冰雪設施管理人才、冰雪場地經營人才、冰雪文化創作人才、冰雪旅游產品設計人才等,強化冰雪產業智力支撐。
伍斌建議,在進行冰雪產業規劃時,應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大型目的地的滑雪度假區,打造標桿性的滑雪場,為冬奧時代的五大滑雪大區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冰雪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李宇看來,阿勒泰地區應著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廣泛合作與交流。以北京2022年冬奧會為契機,以冰雪運動、冰雪旅游為突破口,融入國際大循環,把阿勒泰冰雪版圖推向更廣闊的天地。
民營資本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冰雪產業發展的有力推動者。哈丹·卡賓表示,阿勒泰地區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化營商環境,從項目引進、落地、開工、投產各環節,開展“一對一”“保姆式”服務,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不斷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記者: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