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接近晚上10點,漆黑的北京延慶山區只有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燈火通明,剛剛結束訓練的雪車隊隊員整理好雪車裝備,背著包走向班車準備回到住地。“隊伍每天按照冬奧標準開展訓練,本賽季的訓練強度和頻率遠高于以往任何賽季。”雪車國家集訓隊副領隊李博雅說。雪車隊每天的一日兩練讓隊員們雖然感到前所未有的疲勞,但大家都在咬牙堅持,積極調整狀態。
“推動我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廣大冰雪運動員創造了難得的人生機遇。”習總書記的話,讓冰雪健兒們備受鼓舞。他們紛紛表示要“擼起袖子加油干”,創造屬于中國冰雪人的奇跡。
目前,中國軍團冬奧備戰正轉入“沖刺”階段,覆蓋北京冬奧會7個大項、15個分項和109個小項的國家集訓隊已全部建立,備戰選手從2019年底的1100余人精簡至500余人,將繼續篩選精兵強將爭奪冬奧參賽資格,并最終在冬奧會上爭創佳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冬奧會籌備工作中時所說:“我國很多冰雪項目在兩年多時間里實現從無到有,有的項目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充分體現了黨的領導和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2015年鋼架雪車隊作為多支新建國家隊之一,從無到有,從零開始,為站上北京冬奧會的那一刻不斷奮斗。那一年也是耿文強運動生涯的轉折點,他從一名田徑跳遠運動員跨項到鋼架雪車,只用了兩年多時間便站上了平昌冬奧會賽場,2020年初他更是在世界杯賽場與平昌冬奧會冠軍尹誠彬并列第三名。走上奧運舞臺是他曾經作為田徑運動員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如今作為鋼架雪車隊的“種子選手”,在北京冬奧會上他立志站上領獎臺,而他也一直朝著這個目標一遍又一遍地在延慶賽道滑行,為了前進那零點幾秒的速度,縮小與世界頂尖高手的差距而不斷努力。
耿文強是眾多跨界跨項到冰雪項目運動員的縮影。跨界跨項選材是國家體育總局為了備戰北京冬奧會采取的超常規舉措,幾年來成效盡顯,涌現出一批目前已成為隊伍中流砥柱的選手,他們在國際賽場嶄露頭角,甚至立志要在北京冬奧會上爭金奪銀。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考察北京冬奧會籌備工作時指出:“運動員要有為國爭光,勇創佳績的志氣,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加強技術創新,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理念和技術。”冬季項目國家隊的隊員們幾年來奮戰在一線,只為能在一年后的賽場上展現最強勁的實力。
首鋼園冬訓中心花樣滑冰訓練館,隊員們正在為一個半月后在瑞典進行的花樣滑冰世錦賽作著最后階段的沖刺準備,久違的國際大賽讓隊員們更加興奮和起勁兒。冰壺國家集訓隊員在北京首鋼冰壺館內精雕細琢每一個技術動作,“過去我們一天大概會投20至30個壺,現在增加到了100至150個。”冰壺男隊隊長鄒強說。在崇禮密苑云頂樂園訓練的單板U型場地國家集訓隊,正利用短暫的雪期和冬奧會U型場地競賽場地,狠抓技術重點,精細調整訓練計劃。
一邊是冰雪健兒們緊湊高強度的冬訓,另一邊雪上項目好消息接二連三傳來,為北京冬奧會上實現“飄、升、奏”增加了新的“砝碼”。17歲的谷愛凌在近日舉辦的世界極限運動會上摘得自由式滑雪超級U型場地、坡面障礙技巧比賽兩塊金牌,還在大跳臺比賽中喜獲一銅;不久前單板滑雪坡面障礙技巧項目選手蘇翊鳴在訓練駐地完成了中國單板史上首個反腳外轉五周1800度,這已是世界頂尖選手的難度,宣告著中國單板成功進入“18”時代。中國雪上項目正在努力追趕世界強手,逆轉曾經“冰強雪弱”的狀況。
既要靠氣力,也要靠技力。這是習總書記對中國冰雪運動提出的要求。河北淶源基地是跳臺滑雪國家集訓隊訓練的地方,其中獨具科研功能、最具科技含量的是風洞實驗室,可鍛煉運動員在空中保持最佳姿態和駕馭雪板飛行的平衡能力,極大提高了訓練效果。冬運中心向取得突破成績的運動員發去賀信,稱這是通過“插上科技的翅膀”,實現訓練新變化、成績新提高、科技新進步的集中體現。鋼架雪車隊聯合器材廠商自主研發的陸地模擬橇,彌補了夏季無法開展冰上滑行的遺憾,經過不斷實踐創新和改進,目前第四代模擬橇計劃在幾個月后的夏天投入到訓練中使用。
“沖刺”將是這一年中備戰工作被提及最多的詞匯。一年后,冰雪健兒們將走上夢寐以求的冬奧賽場,乘長風破萬里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