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冰雪運動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在逐步普及中獲得了長足發展,尤其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為冰雪運動進校園提供了重大利好機遇。但目前中小學推廣冰雪運動仍面臨不少困難,日前有媒體報道,提起冰雪課,學生喜歡,家長顧慮,學校犯難,基層學校開展冰雪運動并非易事,場地器材短缺、師資薄弱、安全顧慮難消除,冰雪運動進校園仍須“破冰”。
從政策來看,圍繞冰雪運動進校園已經形成了密集而有力的政策群,從《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到《關于加快推進全國青少年冰雪運動進校園的指導意見》,從“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到“5000所冰雪運動特色學校,100個校園冰雪運動試點縣(區),20個改革試驗區”,政策所描繪的宏偉藍圖已徐徐展開。如此重視的制度下,如何會遭遇“冰期”?冰雪運動進校園對傳播冰雪文化、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儲備后備人才、豐富體育教學內容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冰雪運動不同于其他體育項目,具有驚險、娛樂、健身、休閑等特點,能夠展示體育的魅力,讓參與其中的學生更能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如此有意義的運動,又為何會遭遇“冰期”?
其實遭遇“冰期”從側面反映了冰雪運動進校園絕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目標到內容,從途徑到方式,從資源到應用,從體制到機制,各個環節在推進中都會面臨不同挑戰,比如政策保障不充分、專項資金缺口大、冰雪專業教師少、冰雪課程不系統等,這些問題既涉及課程教學、訓練、比賽、管理和制度體系,也與場地資源、師資隊伍、經費投入、安全保障密不可分。就當前的推進狀況而言,在落實冰雪運動進校園中會涉及組織的多元化與多樣性,需要政府、社會、學校、企業等多方力量介入與參與。另外,冰雪運動進校園也帶有鮮明的融合性與跨界性,不同參與主體需要協調配合、共建共治。組織的多樣性與結構的融合性決定了冰雪運動進校園遭遇的困境絕不是一所學校可以承載和破解的,需要樹立深度協同思維,采用積極聯動模式,嘗試在跨界中突破既往困境。
《關于加快推進全國青少年冰雪運動進校園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在推進中要秉持協同思維,強化頂層設計,完善冰雪運動進校園組織領導體制,加大教育、發展改革、財政、體育等部門協作力度,形成協同推進冰雪運動的工作機制。在制度推動下,冰雪運動進校園的組織框架初步搭建完畢,但各種對接和磨合尚處于初級階段,跨部門合作還處于探索之中,不同層次的多主體協同機制還未建立,學校在落實冰雪運動進校園中單打獨斗的現象還較為突出,因此還要在政策利用、合作深度與推進機制上進一步拓展和深化。
用好政策需要學校主動順應協同格局,實現與政策同頻共振。國家正在著力構建“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高校高水平冰雪運動隊+冰雪運動試點縣(區)+冰雪運動改革試驗區”協同推進的校園冰雪運動格局,以實現“全學段、全過程、全方位”的冰雪運動教育模式。有條件的學校要爭取政策紅利,積極謀劃進入國家推進格局中,通過上層政策解決個體難題。
學校之間應該加強協商對話、協調互動與協力共治,實現校校聯動。橫向上同學段的學校可以通過課時打通,機制共建,資源共享,賽事共組,突破以前學校單打獨斗的局面。縱向上不同學段的學校可以根據不同學齡段、不同水平的學生來進行貫通式設計,一是建立跨學段的訓練與比賽體系,二是實現冰雪特色人才的逐級輸送。
此外,推進校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也是幫助學校走出目前困境的重要路徑。校企合作不是簡單的購買服務與提供服務,而是在深度協同層次實現目標共建、資源共用、組織共管、安全共擔,讓雙方在合作中能夠各取所需。通過共同制定長遠目標,規約企業的短期逐利性,企業為學校提供場地器材、師資等教學資源,也可以從與學校的合作中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進而達成可持續深度合作。
(作者:王凱 系北京教科院課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員)